原標題:古代的“元旦”,原來是這個意思!太漲見識了
國學知識
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是不是一個意思?
來源:天津日報、新華網
“元旦”,就是每年陽歷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但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的意思,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別。
顓頊開始農歷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歷,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正月初一,我們現在稱“春節”或者“過年”,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
不過,不同朝代仍有不同的稱呼:先秦時期叫“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等;兩漢時期則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時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
從以上各朝各代對“春節”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春節”在古時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元旦,并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陽歷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個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頭”,有開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頭一天,《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東京賦》:“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還有唐朝孟浩然膾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詩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戶曉的《元日》詩等等,詩文中的“元日”都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說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旦”是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晨了。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它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云的《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房玄齡在《晉書》中也說:“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還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詩以及南宋詩人陸游《己酉元旦》詩等等,這里的“元旦”都是“春節”的意思。
其他稱呼和出處就不一一介紹了,在清朝消失以前,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的,大都稱為“元旦”。也就是說,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陽歷的一月一日。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