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圓桌
陳光磊 航天大成智慧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劉 鵬 中科院電子所蘇州研究院大數據首席科學家
王克然 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制作:新聞部 主持:孫世芳
主持人:匯聚學界智慧,把脈中國經濟。歡迎收看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今天的話題是:讓大數據發揮大作用。我是主持人孫世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無論是電子政務還是智慧城市,都建立在大數據發展的基礎上,如何讓大數據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發揮重大作用。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航天大成智慧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光磊先生,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副會長劉鵬教授,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克然總裁,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現在,“大數據”是個熱詞,有人說誰掌握了"大數據"在某種意義上就掌握了未來,但很多人對于"大數據"是霧里看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理解大數據,到底有哪些作用,特別是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方面將發揮哪些重要作用呢?請各位專家談談意見。
劉鵬:美國的一個著名的咨詢公司Gartner,對大數據下了一個定義,它把它定義成4個V:一個是V是Volume(容量),就是它的容量大;第二個V是Variety(種類),是指數據的種類非常多;第三個V是Value(價值),就是指它的價值密度低,因為大數據是從海量的數據里面挖掘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就像在沙里淘金一樣,價值密度并不高,但是我們如果有大規模的處理能力的話,我們就可以里面發現有價值的東西;第四個是Velocity(速度),是指它的增加速度非常快,現在有一個全球公認的“新摩爾定律”,表明最近這十幾年,全世界的數據總量每過18個月就會增長一倍。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幾千年累計的數據的總和,每過18個月,就會多出一倍來。試想,歷史上的所有數據,包括巖洞里的壁畫,包括圖書館里的書,包括家里的廢報紙,包括所有的磁盤、光盤、磁帶存放的數據,累計了幾千年,但是現在只要再過18個月,它的容量又增加了一倍!
主持人:對于這些數據的存儲或者發掘這些數據的價值,讓它為社會服務,讓它發揮巨大作用,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支撐呢?
劉鵬:首先我們要擁有存儲、處理、分析、應用大數據的能力。在技術上就對我們傳統技術體系提出了挑戰,因為和傳統的存儲處理系統,現在已經跟不上數據量的增長了,要從原來集中式處理轉向大規模的分布式處理,從單機系統轉向多機系統,甚至需要連接多個數據中心一起來處理,這種形態成為一種主要的形態。
第二點,在處理和分析的方法上,出現了越來越成熟的數據挖掘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速成熟,使得我們分析和理解大數據的水平大幅上升。
王克然:首先我認為萬物互聯,發現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關聯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數據這種資源不同于煤炭、石油等傳統資源,那些資源挖一鍬、用一桶就少一鍬、少一桶,但是數據資源你無論怎么用,它依然在那里,反過來你用好了,數據的價值就倍增了。所以這是一個與傳統資源不同的新資源。另外,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知識來挖掘大數據,產生價值,這將帶來一場認知的革命,從不同角度、領域,從宏觀,從微觀,可以用這種數據來感知全球態勢的變化,可以感知和預警一個國家的狀態,到一個人的健康,到一個孩子學習語言,到機器翻譯等都可以做到。潤澤科技正在建設亞洲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基地,我們的高性能、高標準數據機房面積將達到66萬平米,可以容納220萬臺服務器。但是可能還不夠,隨著數據的不斷倍增和人類利用數據的不斷發展,深度不斷加大,肯定不一定夠,但是將來會不會有新的革命,我們可以肯定會發生但不知道具體什么時候。我們現在正在利用數據的層面已經拓展到了天空地海一體化大數據融合,就是從全球態勢的感知、預警,再到一個國家、一個市、一個縣,甚至到個人。我們讓不同知識、專業和背景的人在一個平臺上凝聚共識進行決策。
陳光磊: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談這個問題,國家十八大以后提出了關于新四化的提法,又提出了第五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怎樣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現在提的很清楚,就是以信息化推進,而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生的結果,它代表信息化的第二階段,它代表數據的融合,代表協同的信息系統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大,對業務性的支撐已經越來越強,所以我認為,如果大數據可以做到數據的共享來支撐應用,支撐協同的業務系統,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幾個方面來講,比如說國家宏觀治理、經濟治理精準度上,我們可以更加精確感知我們目前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甚至整個國家經濟運行狀態,我們對應的經濟政策就會更加精準;比如像我們在城市里面的一些快速反應,針對一些不可預計的問題,我們城市里出現了不可預計的緊急情況,我們如果可以用大數據的技術,我們能夠更快感知它,我們能夠判斷它是一個什么性能的問題,我們能夠更快的調動我們的救援力量,我們的支援力量,我們的各種處理的力量,來快速解決它,這樣就能夠把我們城市中發現的問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解決。
在民生扶持方面,我們國家非常明確地提出了消除貧困的計劃,對于精準扶貧有一個很明確的要求。但是精準扶貧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部門協同的工作,必須有強大的數據支撐,對于一個貧困戶它是因為什么原因導致的貧困,怎么讓他脫貧,是教育脫貧,還是移民來脫貧,還是產業扶持脫貧,還是通過醫療的救治脫貧,這個是需要多部門協同,匯總數據,匯總情況,進行跟蹤和精準的服務,這個也是需要大數據的支持,所以我認為國家提出發展大數據,建立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建造一個大數據的溝通平臺,這樣的話數據可以共享,可以共用,可以支撐協同,可以把我們國家的治理,快速的反應,對民眾的支持可以做的更好,我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
主持人:現在談起大數據,開放融合與共享是一個關鍵詞,現在大家也知道,我們現在存在著這樣那樣信息的孤島,或者是信息的壁壘,那么怎么樣在確保信息安全的情況下,進一步推進大數據一些技術的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三位專家請談談你們的觀點和建議。
王克然:其實我感覺主要是要開放,要放開。你敢于開放,證明你有信心,證明你自信,不自信是不敢開放的。所以這個是一個基礎,另外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要求政府有關部門信息公開,這個也是未來一個方向。例如在法國,你到警察局可以在任何一臺電腦查某個人的信用,因為這是公開的,不需要隱藏的。如果建立了這種開放平臺,它一定是一個可靠的、安全的。政府需要搭建這種平臺,讓企業去創新,政府不要做所有的事,只要把數據放到平臺上,又安全、又便利、又穩定、又可靠、又全面,這是多好的一件事,所以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政府實際上要促進信息的分享,還要鼓勵大家貢獻數據,一起利用數據,創造這么一個好的平臺和氛圍。大數據一定會用好。我們正在做比如說工業的轉型升級,大家理解的工業轉型升級可能就是關停并轉,騰籠換鳥。其實不是這么簡單,它是涉及到各個部門之間分享數據和協同工作,首先是人,你不解決人的狀態,不解決人的轉型,你怎么能進行企業的轉型?同時還涉及到技術、環境、經濟,涉及到地區的差異,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把這些數據放在一個平臺上,大家能夠看到我們的現狀和發展目標是什么,這樣的話就把信息孤島這種問題基本能夠解決,同時鼓勵企業,特別是年輕人去創新,創業,創造,這個應用就會真正把價值挖掘的越來越多,再回來迭代,對政府實際上無論是治理還是發展都有好處的。
劉鵬:我感覺信息孤島是個客觀存在,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因為我們在不同時期,由不同部門,委托不同的公司,建造了不同的系統,在建造這些系統的時候,考慮不到將來應該怎么把它們融在一起,而這些系統存在很長時間,已經與我們的業務融為一體,如果現在把它廢掉,我們的工作有可能會中斷,我們也不太可能重新建一套完全全新的系統,讓所有部門轉到新系統上面來。所以,肯定是要把老的系統融進來,再逐步去發展新的系統。但是把老的系統融進來,本身是一個很有技術挑戰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認為這里面主要有三個障礙:
第一點是技術問題。把異構的信息系統整合進來,現在國際上普遍采用SOA(面向服務體系結構)這套體系。它是在互聯網環境里,實現異構系統相互訪問的一套標準,已經非常成熟了。但能夠相互訪問只是個基礎,還存在怎么快速集成已有系統、怎么實現全面的互連互通,還有許多難題。目前云創大數據公司研制有信息系統集成工具,可以比較方便地使現有的系統集成成到大平臺里來。
第二點,即使所有系統的數據都可以拿得出來,都可以相互交換,其實還有一個難題,因為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標準,標準不統一會造成數據不一致,造成系統間無法互操作。我認為首先要設計一套好的統一的標準體系,而不是在兩個系統之間互相去定標準,這樣子會有效得多。因為,這種相互的組合的關系會非常復雜,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會變化,增加或者刪除系統會使得組合關系變得非常復雜,但是如果有一個統一的公共平臺,一套統一標準體系,使得現在這些不標準的信息系統能夠插入到這個新的平臺上,就能夠實現一體化,這一套方法呢就是剛才陳研究員講的信息柵格的方法。信息柵格的思路,是在開放的平臺上,采用標準的方法去集成各種信息系統。
第三點是體制的問題。我們要共享數據,使得數據一體化,就必然會涉及到很多部門利益的問題。有些部門不愿意把多年累計下來的非常寶貴的數據拿出來,還有的部門認為數據放在我這里還比較安全,一旦拿出來之后就會失控,就會有安全隱患,從而不敢把數據拿出來。
主持人:是不是也涉及到老數據和新數據的問題,怎么把老數據變成活數據,怎么把新數據變成標準一致的新數據,有利于共享,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
劉鵬:這個部門利益的問題,我感覺可能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個方面,是國家出臺共享政策,有一些強制性的要求,哪些數據是必須要拿出來;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建立一套機制鼓勵共享,如果我們政府的考評體系包含這樣的內容,評估你的數據共享了多少,發揮了多大作用,別人的評價怎么樣,就能起到鼓勵數據共享的作用。
主持人:其實也有一個共享的層次,什么樣的信息在什么層面來共享,這個是應該有一些規定規范的東西在里面。
劉鵬:是,南京市政府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整個城市的數據已經到了一個大數據平臺,實現全面共享,而且很多的數據都對市民開放了,比如說,我打開“我的南京”App,就可以看到我的個人醫療數據,我的社保數據,我的住房公積金的數據等等,而且我還能調看南京市道路上的攝像頭,看看道路上的交通情況,看看堵不堵。這個App,目前已經有數百萬的用戶,使得“智慧南京”已經深入人心。。
陳光磊:我是對于這個孤島現象是這么認識的,第一咱們承認它的客觀存在,目前我們數據孤島現象在政府層面應該說還是有一定存在的,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社會時不時會出現一種需要證明咱媽是咱媽奇葩的證明,包括我們看到城市里各種視頻監控系統,城管鋪一層,交管鋪一層,公共安全鋪一層,重復投資浪費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需要辦一個證照,或者開一家公司做一個注冊,我們需要往返政府的辦事大廳里,反復的遞交材料,我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過于數據孤島它的出現,是有它的歷史必然,因為從信息化發展角度來看,在剛開始的時候,受通訊,通路的限制,受存儲條件限制,信息化的發展必然是從一個點開始,必然從一個孤島開始,隨著條件的進步逐漸連成線,連成面。但是對于政務信息系統,在目前這個階段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孤島,這個是需要我們反思和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我個人理解是受兩個原因的影響。
第一個原因,因為數據來自于信息系統,信息系統脫離不開它的業務,或者說是政府業務系統,這個業務系統如果是相對獨立的,協同之間工作做的很少,它的數據就很難做到打通。咱們國家在政府機構的設置上,或者是業務設置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條條很強,塊塊相對來說比較弱,我們很多業務系統直接從部委到省市再到縣,它業務是這樣捅下去的,它的信息系統也是這樣捅下去的,產生的數據從上到下,全部禁錮在業務系統里的,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區域發展不平衡,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們現在跨區域業務系統本身就有一些障礙,我們跨區域數據融合也存在必然的困難。
主持人:現在看來,這一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更多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
陳光磊:肯定有技術問題,但是我認為更多的是體制機制得問題,或者是組織形式上的問題,所以我就剛才講這個問題,如何打通數據孤島,如何促進數據融合,我提兩個自己的體會。一是除了觀念上要更新,包括組織上要重視,當然這個非常重要,我看很多地方已經在建立大數據局,廣東省看到報道,好像貴州省也剛剛成立了大數據局,這個非常重要,除了這些措施之外,我個人認為有兩個措施也比較重要,第一個還是從業務入手,要努力推進協同業務發展,比如像我們政府辦事,過去有實體大廳,現在國家鼓勵要上網,要做網上的辦事大廳,要推進一號一窗一網,事情通辦,我覺得這個其實就在后臺打通了政府各個部門在辦事上的流程,必然會促進大數據的流通,包括針對這個事很多地方也做了組織機構的調整,比如像我了解一些城市,他們專門針對辦事大廳審批事項成立了審批局,把所有的審批事項集中起來,一是提高了效率,二是這一套效率后面是整合的流程,整合的數據,我認為這個非常有必要。
第二個就是要改變數據共享的方式,以前因為政府業務系統已經是在那里就是一個獨立的,過去更多是通過交換,所以我們國家有政府信息資源目錄還有交換平臺,產生一些協作,這個方式其實從零幾年開始推,效果并不太好,我個人建議還是用共享的方式來解決協同的問題,也就是要建立基于云的大數據中心,數據不要在兩個系統之間去交換,而是放到云數據中心變成星型結構,大家去共享。
主持人:現在建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是不是這個中心可以承擔云的功能?
陳光磊:對的,這個想法就是在促進數據的共享。
主持人:剛才,大家也談到了大數據與電子政務、新型智慧城市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進一步推進電子政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請各位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談看法。
陳光磊:我是這么理解的,現在國家提出建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跟以往的區別,咱們過去也建智慧城市,多是單獨的系統和單獨的方案。現在呢在新型智慧城市上第一個需要解決的是要有頂層設計,就要改變單獨的系統獨立建設的問題,第二個就是要加強底部數據融合。
大數據中心,基于云的大數據中心平,所以我們說要有一個頂要有一個底,來支撐中間各個業務系統更好協同發揮作用,這樣的話就可以推進我們智慧城市的一些系統能夠更好運行。
我一直認為大數據要跟業務系統要結合起來,我舉一個例子,還是舉辦事大廳的例子,這個是業務和信息系統和大數據緊密相關一個例子,最早的時候我們的公民,我們的法人去找政府辦事是委辦局去挨個推門去辦的,后來我們成立了實體化的辦事大廳,我們把各個委辦局的窗口設在了一個空間里,所以當時我們叫一門式,推開一個門,辦事大廳里面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辦完。這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現在這個階段基本上中國已經走過去了。
第二步就是在這個辦事大廳里,能不能把各個委辦局的窗口變成一個窗口,從而讓辦事的人不要在各個窗口之間重復的遞交自己的文件?所以很多地方提出建立比如像審批局這樣的機構,包括整合業務系統,打通后面的數據平臺,所以它就形成了一窗式的辦事大廳,我進了辦事大廳,只在一個窗口內提交我所有的申請和材料,然后政府后面所有的部委和廳局,去打通他們的業務系統,去融合他們的數據平臺。通過一號,身份證去做我的電子證照庫,把所有跟這件事相關的數據集成起來,來判斷,來審批。我覺得這個又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個我認為就是新型智慧城市又往前推了一步。
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移動推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公民、社會法人又提出新的要求:我為什么一定要去辦事大廳,我能不能在家通過互聯網來提交我的材料呢?所以就提出了線上線下、互聯網+,互聯網+政務的需求,這個目前全國各地實踐也有非常好的案例。
第四步,現在政府已經積累了大量關于公民,關于法人的數據,基于這些數據如何能夠支持更好的服務?現在很多的政府也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便民提醒式的、預警式的一些服務。所以這個角度看,我們是從智慧城市的建設,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一步一步發展的更加便利,后面都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撐,都離不開數據的融合,都離不開數據更大范圍的融合。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主持人:如何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我們怎么樣利用大數據的手段,更好服務于這三個“化”呢?
劉鵬:我們國家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開展了好幾批,現在大概有300個城市在國家支持下建設智慧城市,取得了很多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比如說,每個城市對智慧城市的理解都不太一樣,大家標準也沒有統一,實施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要把這些智慧城市連接起來,構建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就會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從國家的層面上講,需要有一個關于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和信息化智慧政府的頂層設計。
我理解,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在物理上不可以能集中在一個地方,而是“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也就是虛擬起來是一體化的新型的大數據中心。那么,從架構上講應該是有三層:國家和部委這是最頂層,省是第二層,市是第三層。,我認為縣以下的單位都可以統到市這一層,因為現在云計算的技術已經很成熟,能夠非常方便地做到資源“不為所有,但為所用”。如果每個市有一個數據中心,就能夠覆蓋全市的所有的下屬機構。市級重要數據同步到省,省級重要數據同步到中央,同時建相對集中的全國性災備中心。邏輯上,無論從哪一級別看去,所管轄范圍的數據都可以做到隨手可得。
劉鵬:是的,那么我們要實現業務系統“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集成,要把所有業務與新平臺對接,要把老的系統和新的架構融合起來,使得全國能夠實現一體化的聯動性電子政務辦公,使得我們的智慧城市能夠實現區域協同。以前智慧城市都是各管各的,將來智慧城市就可以做到不同的區域之間互補和協作。比如說現在江蘇省有很多城市在支援新疆,有了這種協同平臺,就可以更加緊密地互動起來。所以我覺得,把全國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建起來的話,國家治理就可以上一個新臺階。我覺得這個階段可以叫做一體化信息政府。放眼全球,只有中國才有條件來建這樣一個平臺。
王克然:從公民角度啊,對普通老百姓角度,我們現在手里有多少個卡,你看身份證、醫保卡、社保卡、交通卡、儲蓄卡、護照、港澳通行證,可能不下十種,如果能變成一人一卡,這就是真正的所謂智慧城市的,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具體的體現。
可以真正體現你身份的數據,我覺得都是可以做到的。個人身份誠信、征信、安全、便利、理財等等,都可以做到,甚至將來可能是指紋、生理芯片或者是虹膜,不需要卡了。
劉鵬:其實現在你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其實已經把銀行卡給打通了,所以我們甚至已經越來越少用現金了。國家做到這一點是很容易做到的,國家如果做到一人一卡的話,將來這個卡承載所有功能,我覺得國家在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建成的時候,就可以推第三代身份證了
劉鵬:我們現在這個身份證已經芯片化了。刷這個身份證可以防偽,但無法證明就是我本人在刷。所以在有些重要場合,我們還需要用指紋或者人臉來進一步認證。同時,用這個證可以進小區,可以作為通行卡來使用,我進樓可以做門卡來使用,到家門口做鑰匙使用,到銀行可以做信用卡使用,我覺得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王克然:這是一場革命,而且從中國發起的一場革命。
劉鵬:是,一張卡既可以做ETC卡,也可以到食堂里面買菜,還可以到超市購物。中國在應用創新上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比如說微信,就相當于美國的Facebook加Twitter加Youtube加Paypal,等等。
從技術角度來講,有了大數據的支撐,是可以比較容易完成:第一點,政府決策的科學化。以前要做人口普查,要做經濟普查,需要舉全國之力,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但是我們有大數據支撐的情況下,每時每刻,我們全國的經濟總量和全國的人口的總數,都可以馬上反映出來。經濟運轉的情況,包括整個政府的運轉情況,包括環境治理的態勢,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可以立即展現出現,還可以讓我們對未來的走勢做出比較精確的預測。在世界杯期間,不管是谷歌、微軟還是百度,都對世界杯最后的16強、8強、4強和冠軍都做了預測,這些預測出來的結果,現在都證明是非常準的。所以說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工作,作為我們政府決策這樣一個工具,這是非常有效的做法,這比只是靠個人所積累的一些經驗去做拍腦袋的決策,要更加科學。
第二點我們社會治理精準化,我認為社會治理就是要做到全局態勢一目了然,這樣才能夠做出精準的治理。你比如說,利用cVideo云視頻系統,就可以知道什么地方有安全隱患,比如人群聚集、打架斗毆、交通事故,就要靠在城市里面各種傳感器來感知它,來分析它,并做出及時預警。我們以前的攝像頭,只是起記錄作用,當發生事件以后,我們再去分析,就沒有能力在事情發生的同時得到預警。
還有一點就是公共服務的高效化。我認為現在有的智慧城市做得非常好,比如說公共自行車,不需要辦卡,通過微信掃一掃,就可以把自行車騎走,隨便在哪個地方都可以還,而且還可以用APP去找空閑自行車。假設我們開車的話,哪個地下停車場是有空位的,也可以通過APP查到。所以我是覺得這種公共服務,通過大數據的綜合,可以做得非常精準。我覺得尤其是如果以政府主導,來推動大數據融合的話,就可以把每一個地下停車場,每一個賓館,每一個菜場,都可以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來對外提供服務。
王克然:我們從企業角度來講也進行了一些實踐,如何把這些大數據的挖掘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對決策支持與服務,比如說我們現在利用多手段的感知,多領域和多源的數據融和,我們潤澤團隊在7月份獲得了河北省高層次創新團隊稱號,我們提出遙感加傳感的概念,來應對河北省的環境污染和治理,實現了全天候,無縫,就是沒有地域的縫,沒有政府部門之間的縫,大家在一個平臺上共享,也就沒有數據之間的縫。還實現了精準,可以可以做到6個W,比如說Who-誰干的?Where-在哪?When-什么時候?What發生了什么了?還有Why-為什么,還有How-怎么解決,所以這將帶來一個巨大的創新。
主持人:通過你這套系統發揮了哪些作用呢?
王克然:我們可以實現動態的監測,過去污染了,政府處罰,但是污染已經造成了。為了防止污染關廠,但是會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計。我們現在可以做到監測不同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會產生什么樣的問題,就是說污染值離門限還有多少,我們可以在平臺上動態展現,告訴政府某種污染接近門限了,可以發出預警。同時商業模式是企業也要買這些數據,避免被政府罰。我們現在更進一步在做氣候和氣象預測,告訴你明天來大風了,你就可以生產了,就不會有大的污染聚集在某個地方,這樣的話企業就會動態調節,很精準,政府可以進行精準服務和治理。我覺得這將帶來一場革命。過去就是關、罰,現在要服務和控制。
陳光磊:關于這個話題,我有這么幾個感觸,第一個,互聯網化這個事情是不可阻擋的,大家只能擁抱它,只能迎接它,而且現在加上物聯網的技術,加上大數據的技術,確實可以整個透明化的感知這個社會,包括人的行為習慣,這是大勢所趨,不能夠阻擋的。過去有一個笑話叫你永遠不知道互聯網前坐的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但是現在隨著互聯網進入第二階段,加上大數據,加上物聯網,你不僅知道電腦前坐的是一條狗還是一個人,而且你還知道他喜歡吃什么,他的生活習慣,全是透明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不能避免的。
第二個就是互聯網化對于城市的治理會帶來一些創新性或者是革命性的變化,比如說我們以前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們城市部件有96大類,186種,這些是需要時時監測狀態的。比如說我們的井蓋,如果丟失了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事故,比如我們路燈破損以后就要及時修補,過去我們的城市管理是把城市畫成網格,里面設定專業的人員叫網格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巡視這些城市部件是否完好,而現在很多地方都是把互聯網+到工作當中去,去創新化來做這個工作,很多老年人,早上溜彎,晚上溜彎,他們手機里就裝一個APP,發現部件有破損的情況下,他只要拍一張照片,就可以上傳給城市的管理部門,管理部門就可以下達維修的指令給相關的部門,而這些老年人他不是白上傳的,他可以從城市管理部門得到一些獎勵,或者是一些更便利的優惠,從而既節省了大量的網格員,又解決了城市這種時時感知。
主持人:也有人講,大數據其實就是財富,數據庫也是財富庫,現在國家提出來要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你們業內專家和企業家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怎么發現商機呢?隨著我們國家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的建立,我們未來互聯網會是什么樣子呢?大家可以簡單的展望一下。
王克然:我覺得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對于我們企業會帶來巨大的機遇。因為我們在做IDC的同時,我們也在做增值服務。國家的這種數據中心一個粘合劑,把所有的相關的數據放在一起,實現聚合。同時它還是價值的倍增性,讓數據價值得以爆發式體現,過去是物理疊加,現在是發生化學反應,1+1可能要大于100了。同時給我們企業帶來挑戰,就是如何發現關聯,開發利用工具,來實現價值,這是我們在做的。比如,我們的企業要走出去“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過去傳統就是說他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建煉鋼廠,礦石有沒有,鐵路有沒有,水有沒有,排污的地方有沒有等等。但是我們結合天空地海大數據,覆蓋更大的范圍,包括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周邊的風險、災害,來綜合評估投資運行是不是安全。另外還有農業,我們可以做到了監測整個全球的農作物的健康狀況,如果我們再加上其他的社會經濟數據,這個里面的價值對企業來講是巨大的,同時對社會貢獻也是巨大的。
我覺得國家級中心是一個平臺,它不做所有的事情,它一定給雙創團隊和企業留一些空間,讓他們去想象,去發展。國家級中心不能包攬所有的應用,要靠企業創新實現我說的大數據之間的化學反應。
劉鵬:我感覺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不僅是要把我們現有的各個部門的數據在一個平臺共享,我們將來采集數據的手段和運用數據的手段也會發生質的變化。比如說傳感器,將來我們城市里面會有上百萬、上千萬個傳感器,現在一輛特斯拉汽車上面就有21個傳感器,將來這個城市里面到處都是傳感器。例如,云創大數據設計了智慧路燈伴侶這樣一種裝置。在每一個路燈上裝了多個傳感器,它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比如它可以感知這個環境的變化。有人需要求助的話,就可以按智慧路燈上的按鈕,就會來幫助我。它還作為一個Wifi的熱點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它可以給你手機充電,它同時可以視頻監控,它有兩個攝像頭監控,只要人從面前走過去,它可以看里面有沒有犯罪嫌疑人等等。這樣的智慧路燈伴侶,其實就是用原來的路燈,加上了這樣一個設備,實現對城市環境無縫監測、對城市安全無縫監控、對城市網絡無縫覆蓋,而它的成本又非常低,你想這個會產生多少大數據。在家庭里面,現在一個叫環境貓的設備,可以檢測家里的溫度、濕度,PM2.5、甲醛甚至地震。如果我新裝修了一個房子了,我可以把這個盒子放在這個房子里面,它可以長期監測房子里面的空氣質量變化,你可以通過App查看,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我什么時候住進去是安全的等等,還可以知道今天我應不應該開窗。所有的這些,我們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傳感單元,城市里面每個路燈都是傳感單元,這個世界會變得就像我們看的那個《阿凡達》電影,在潘多拉星球上,任何一棵樹或者一只野獸都是有感知的,所有萬物的感知都匯聚到這個星球的大數據中心,在這個片子里面叫圣母,它產生了星球的智慧。
所以我是覺得我們大數據高度發展之后,就會使得整個社會的感知,與它的智慧融為一體了。所以對于我們企業而言呢,我們一方面在感知單元上可以做事情,還在大數據的存儲單元上做事情。當你數據暴漲以后,對儲存要求就非常多,我們現在做的這種A8000超低功耗云存儲,這樣一個機架就可以達到原來一排機架的容量,而且用電量可以省十倍,成本還非常低。另外,還有大數據處理。我們現在建了一個叫萬物云的平臺,能夠免費向整個社會提供傳感器數據的承載服務。在大數據分享上,我們建立了一個環境云平臺,把我們采集到的所有的覆蓋全國的環境大數據,免費向整個社會提供服務,別人就可以利用我們的數據構建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現在已經被訪問一億多次。
陳光磊:大數據肯定會帶來很大的機會,以至于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現在整個大數據產業都是一個將起未起的非常初始的階段,因為本身這個概念,包括相關的技術發展,其實現在還遠遠沒有到成熟期,但是這個代表著它后面還有很大一個潛力期,還有發展期,這是一方面。第二個方面,討論大數據的價值有時候不能從大數據本身來討論,客觀上講,咱們比如說存儲啊,包括關于大數據的活化、篩選,包括一些其他的技術,從大數據本身的應用,比如說我們的數據交易,它的體量并不大,大數據特別明確的應用,我們在金融、征信領域目前比較清晰,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具體的盈利模式,現在還是在探索、在建立期間,所以有一個說法,在網上比較流行,現在有可能未來真正在這個領域內的巨頭公司,現在還是以一個微小公司狀態在業內在存在。
針對大數據有一個說法,它的價值在現階段比較適合蜜蜂的價值模型,蜜蜂的價值是不能按照它采多少蜜,那個蜜值多少錢來衡量的,而是要體會到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價值來討論蜜蜂的價值,數據其實在目前整個生態中的作用,我覺得就是蜜蜂的作用。這是我的一個理解,當然后面的挑戰也還是蠻大的,比如目前從事的大數據公司,后面遇到的問題就是數據的權力,咱們國家有物權法,但是沒有數權法,這個數究竟是屬于誰的,存在你那里,誰存過來的,誰去使用,誰去分析,這些權力是不是法律界定的?這個目前在整個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在討論的內容,也發生過一些比較有名的,大的法律案件,在這個領域內,是需要謹慎考慮的一個問題。包括目前國內一些比較大的互聯網公司,因為掌握了巨量的消費數據,現在在業內也有一些,對他們這個數據,他們使用權力的一些討論,這個我覺得從國家的層面是需要進行解決的。
主持人:好,三位專家圍繞大數據的發展談了各自的真知灼見,我覺得今天談的非常好,互聯網是一場革命,它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改變了生態治理方式,大數據在互聯網面前,它還是互聯網的基礎,如果大數據越強大我們的互聯網產業就越強大,互聯網越強大我們國家就越強大,人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的幸福。所以說在這個問題上,通過三位專家的解讀和各自的體會,可以展望我們國家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應該是已經進入到快車道,現在盡管有些行業我們開始起步,但是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也期盼著我們全國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早日能夠建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