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 鞏建萍
伊利集團副總裁 張軼鵬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鐘凱
主持人:吉蕾蕾 制作:新聞部
主持人:匯聚學界智慧,把脈中國經濟。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吉蕾蕾。今天我們的話題是:面對食品謠言,應該怎么辦?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三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 鞏建萍
伊利集團副總裁 張軼鵬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
鞏建萍:您好。
主持人: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張總您好。
張軼鵬: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鐘主任您好。
鐘凱:大家好。
主持人:歡迎各位的到來。
主持人:食品安全關系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大事。可以說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國整體食品安全狀況正在不斷好轉。但是受多種因素制約,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眾的主觀感受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食品安全領域,有一些亂象經常會冒出來比如說食品安全謠言,經常冒出來的謠言會嚴重影響食品安全,食品企業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年初的時候,一條“塑料紫菜”的謠言,給福建一帶的紫菜產業,造成了上億元的損失。而面對食品謠言,很多人又難以分辨真偽,盡管有的謠言十分荒唐,但是多數人很容易產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有不少網友也好奇,食品謠言為什么會層出不窮?好像隔一段時間,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就會出現一些新的謠言。這些謠言在傳播的時候又有哪些特點,他們又是從何而來的?我們想請各位談一談,今天對于食品謠言從何而來,他們又是如何傳播的?有請鞏司長介紹一下。
鞏建萍:觀眾好,大家好,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快捷的同時也使謠言不脛而走,食品安全領域又是網絡謠言的重災區,食品謠言之所以層出不窮,首先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其次食品安全的信息存在不對稱的問題,三、社會公眾的科學素養認知不同,這樣總體有待于繼續提高。
在以往的食品安全謠言多有圖有真相的形式出現,近些年來是以視頻的形式播出,這樣讓普通的網民識別更加困難,主要原因,一是有人雇傭了黑公關和水軍惡意的編造散布食品的安全謠言。二是一些公眾號將食品安全謠言進行本地化的加工,從而賺取了市民的關注度,提升了廣告的收益;三是一些別有用心的競爭對手利用抹黑的手段故意散布謠言,意圖謀取不正當的市場利益。
有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目前已經占到了45%,分析這些食品安全的謠言大致有4個方面:
1、有意編造別有用心,造謠者枉顧事實,憑空捏造了所謂的真相,甚至自導自演,炮制了視頻等,如2017年2月幾段展示“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視頻中有人稱福建晉江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且稱紫菜嚼不爛,視頻中有人稱福建晉江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爛有腥臭味,勸戒網友別吃了,所以引發了一輪塑料紫菜的風波。
2、偷換概念混淆視聽,造謠者利用夸張、歪曲事實的手段,用標題黨吸引眼球,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的語言愚弄公眾的認知。
3、舊聞翻造刻意的抹黑造謠者以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為背景。將過去發生的事情掐頭去尾改換頭面以此來誤導百姓消費的目的。
4、戲謔嘲諷負面傳播,傳播者用影視片的片段進行配音配文制成戲弄嘲諷的片斷和視頻,在互聯網上利用年輕群體為主,低齡受眾者,利用他們獵取心理重的特點進行傳播,此類的謠言看似無傷大雅,但在笑點的提煉過程中改變了事實的描述,打趣調侃主流觀念和政府形象,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消極負面的影響,后續效果很長時間都難以消除,這是謠言傳播的幾個特點。
主持人:張總您覺得這些謠言是從何而來的?
張軼鵬:從謠言的傳播方式上來講,我覺得正如司長所講的,更多的謠言來自于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這樣一個傳播的渠道,這些渠道它實際上具有一個特點,就是傳播的隨意性,另外傳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對于我們來講,對于傳播的這種方式,我們是很難去控制的。所以說我想從傳播上這是一個它的特點和傳播的方向。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還是要從企業的產品品質上來說服用產品的品質來說話,這樣才能夠說服消費者,讓消費者理性的認識食品的謠言問題。我就簡單說那么多,司長說的已經很多很詳細了。
主持人:鐘主任您是食品科普的專家,您覺得在食品謠言傳播中它有什么特別方式或者它有什么特點?
鐘凱:實際上剛才鞏司長的分析已經非常全面了,在我的觀察當中謠言如果更粗的分的話應該是兩種,一種是造謠的,捏造事實這種是造謠的,還有一種多少有點無心之失,人傳人之間信息慢慢慢慢失真,最后變成非常聳人聽聞的故事傳播起來,無心之失這一點多少可以理解,但是造謠就是帶有一定目的的,要去造一個負面新聞攻擊企業或者是博取群眾的注意,我覺得這種新聞是要加大它的打擊力度的。
鐘凱:其實剛才鞏司長分析的已經非常全面了,從我的觀察來講,可能謠言用更粗的方式來分的話大概是兩類,一類是在傳播過程當中它會逐漸的失真,這個其實我覺得是難以避免的,比如我跟我媽說什么,我媽跟我爸說什么,我爸再跟我媳婦說什么,可能出現信息的失真這時候失真其實也是一個謠言,但是它是無心之失沒有必要過于苛責,但是對于造謠的人需要有所防范或者對他的打擊要加強的,他完全是為了做一個負面新聞,是做負某個企業或者行業,或者曝眼球滿足他的虛榮心也好、經濟利益也好,像這種有目的的造謠者我們應該更加注意一些。
主持人:我們發現食品謠言幾乎每年都有,今年“塑料”就背了不少黑鍋,從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到塑料粉絲。而傳播的方式也乘上了互聯網的東風,變成了所謂的揭發真相的短視頻。各位覺得,這樣的謠言傳播會帶來哪些危害?這一點張總您跟我們介紹一下?
張軼鵬:我覺得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從國民健康的角度上來說,如果食品謠言混淆我們的視聽的話,那我們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選擇就可能會產生一些疑惑,這樣對一些本以為很安全符合國家標準的選擇上就會產生一些質疑,這樣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影響,這個影響歸根到底還是說對它的選擇食品對營養和健康的一種最終的影響,我覺得這個對國民的營養健康這方面來說是一個最大的傷害。甚至有的消費者對一些本來是很高品質的一些產品,他在選擇上也會出現一些質疑很影響,前面司長也講了,陳老師也講過,因為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出于不同的意圖,它來制謠傳謠,實際上那就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我覺得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是國民的營養健康。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我想就是對食品行業和食品企業的直接影響,大家知道食品行業是一個產業鏈條特別長的行業,在這個行業里面也是非常復雜的,所以說如果一個謠言對于我們的某一個產品的消費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實際上就對相關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也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么如果這種影響達到一定程度的話,我想恢復起來就不是一家企業的問題,甚至說不是一個行業的問題。這就影響比較大。
特別對于一些食品龍頭企業,如果它的相關產品受到傳謠方面的影響,品牌受到無意的中傷,我想它恢復起來可能會更難,而且龍頭企業對于產業對于行業的影響也很大,所以說如果這樣的品牌受到損傷的話我想也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我覺得是這兩方面的影響。
主持人:鐘主任這樣的謠言對于企業肯定是有一定的危害,您覺得除了對企業來說,對我們社會其他的方面有沒有什么危害?
鐘凱:其實謠言不管傷害的是誰,最終受傷害的其實是每一個消費者,企業賠了錢,想想看它要怎么做?它要裁員,裁的是誰?是那些職工也是我們老百姓,而且我們說肉爛在鍋里,經濟受損損失到最后是誰?就是老百姓買單,而且對于政府特別像塑料紫菜這樣的新聞是典型的假想一下如果真的塑料做的紫菜堂而皇之的進入市場那么政府監管干什么去了?意味著公眾對于政府監管的信任不存在了,這樣的東西都能上市,這樣的謠言不僅僅是打擊的是消費信心,打擊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打擊的也是企業的利益,最終受傷害的還是老百姓,每一個老百姓。
主持人:鞏司長您覺得呢?
鞏建萍:剛才兩位企業,張總和鐘專家,我認為他們都說的很對,首先我認為在這方面它擾亂了社會秩序,傷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影響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對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極大的威脅。二、剛才張總也說多了,一個龍頭企業,一旦它被謠言損傷以后,首先影響了產業的正常發展的秩序,給行業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這樣的話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主持人:食品謠言影響惡劣,但是我們說到這兒有一個疑問,食品謠言亂象只有我們國家會有嗎?大家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國際上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鐘凱:實際上造謠這個東西,我覺得可能從誠信的角度來講可以做一個解讀,造謠的人你需要為謠言去承擔責任,在國外你是一個有誠信體系非常好的、健全的一個基礎的,你如果造謠了可能這個人覺得你不可信,可能干很多事情都寸步難行,中國可能造完謠之后,發現這個人其實很窮,也沒有什么能力承擔這個責任,可能公眾譴責一下他就完了,過幾天他又想起來由造個什么謠,這可能是目前為什么謠言這么多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等于國外就沒有謠言,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可能有人聽說過牛奶致癌,這個謠言在國內也很風行,但這個謠言實際上最初的源頭是來自于美國,是美國一些人說牛奶致癌,然后傳到國內。再比如說面包里邊有鞋底,那實際上就是,是一個美國網紅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發了一篇文章,說塞百味里邊有鞋的成分,馬上國內也還開始炒,國內很多謠言叫“進口謠言”,很多謠言也是從國外進來的。包括之前很多叫冰塊不如馬桶水,最早是美國做的,英國做的,中國看到之后覺得這個有意思,把冰塊跟馬桶水比,就把這個新聞搬回了國內,我找了一下國外有很多這種新聞各種東西跟馬桶水比,食用冰塊、牙刷這些都跟馬桶水比,因為他們覺得馬桶水這個東西令人惡心,實際上馬桶水是什么水?就是自來水,所以它做這個新聞的目的就是嚇唬公眾,其實很多國外的新聞也是帶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面。
主持人:鞏司長您了解的情況是什么樣的?
鞏建萍:剛才鐘專家也講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美國在法律上也有不同的,美國法律對于打擊謠言的言論,根據情況的不同,根據不同的法律對各自不同的懲罰手段來進行懲罰,所以我們相對在這方面主要是關注國內的東西,國外我們就只是做一個比較,我不太清楚這個東西,因為我沒有太多的關注這方面,主要虛假廣告不光中國有,國外也有。
鞏建萍:美國法律所打擊的網絡謠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針對特定人群或者是集體對于造成損失的,二是針對特定群體的仇恨或者歧視的言語。三是對公眾進行安全威脅的,在這三種情況下適用不同的法律也有不同的懲罰手段。
主持人:張總您了解到的國際方面的食品謠言情況如何?
張軼鵬:其實不管謠言來自于哪個國家,也不管哪個國家的食品謠言比較多,但目前的食品整個產業來說是全球一體化的,怎么講呢?就是說各個國家的食品產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就乳制品來說,乳制品的全球一體化早已經形成了,實際上不管謠言來自于哪里,但是對于產業的影響也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實際上這樣就需要我們各個合作伙伴之間,特別是像我們這樣一個國際化戰略的食品企業就要聯合相關的合作伙伴共同做好相關的,從自身的角度來說做好相關標準的制訂,協同做好產品質量的管控。首先要把自己的產品質量管控好。
另一方面,我覺得還要共同的傳播我們正向的、傳播客觀的食品安全的一些知識,這樣的話才能夠共同的在謠言面前做到合理的解釋,讓消費者信賴。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食品謠言的背后也不乏利益的驅動,有觀點也認為,之所以謠言不止是因為我們的違法成本太低了,目前對于謠言治理來說,我們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政府又該如何下重拳來治理一些食品謠言呢?鞏司長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鞏建萍:是這樣的,治理食品謠言政府的確要下重拳,所以推動建立社會共制的長效機制,激發全社會的力量,讓政府部門、專業人士包括企業、新聞媒體還有公眾形成合力,五位一體的擊碎謠言,形成全鏈條立體式的治理模式,在這方面我覺得有5點:1、政府部門要及時發布權威的信息,用正言壓縮謠言的空間。2、要加大科普宣傳的力度,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科普的素質,提升公眾辨別食品謠言的能力,讓科學跑在謠言的前面。3、要加大辟謠力度,通過各種辟謠平臺建立實時監測的系統和謠言的數據庫,做到動態監測,快速發現,快速識別和快速回應。4、用法律的武器加大對違法分子的打擊力度。如果這個力度不加大的話,很難在源頭上控制謠言的產生;5、鼓勵企業擔負起治理謠言的主體責任,企業在加強自律提高行業公信力的同時,對謠言進行有理有據的有力反擊。
我認為是這樣的,謠言治理是辟謠一定要及時,更要加大打擊力度。今年以來我們相關部委也在積極采取措施,強強聯手,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已經加大了對謠言的打擊力度,比如咱們剛才說到的塑料紫菜謠言,目前就先后抓獲了制造和傳播謠言的相關人員18名,棉花肉松的謠言公安機關已對13人依法給予了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大家越來越感覺到,現在的辟謠力量越來越大,辟謠的速度越來越快,打擊的力度越來越強。所以我們真誠的希望在謠言的初期公眾一定要保持理性,不造謠不信謠也不傳謠,讓謠言沒有傳播的土壤。
主持人:食品謠言屢禁不止,鐘主任您覺得是因為我們的違法成本太低了嗎?
鐘凱:我覺得可能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打擊謠言當然是政府的責任,作為我們一個社會機構,其實我們主要是發揮我們的獨立性、靈活性同時秉持科學的視角加強和政府以及行業的聯動合作,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及早發聲來壓縮謠言的傳播空間。同時在我看來,對于這種造謠的人,其實只要政府加大打擊力度,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威懾力這種謠言的源頭減少了,最終傳播也就會減少了。不造謠這個我覺得應該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守法公民的應盡職責,而不信謠不傳謠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加大日常的科普,以及提高科學素養。因為他之所以會傳會信是因為他認為這是真的,而不是因為他知道這是謠言而去傳謠,很少有人看到這是謠言還傳謠,他是真的信了,所以我們真的要加大平時對公眾的科普及宣傳教育,讓大家能夠一定程度上識別一些謠言,主動拒絕一些謠言。
主持人:謠言動動嘴,辟謠跑斷腿。食品安全的謠言一經公開傳播,勢必會給消費者造成“這個不能吃那個不敢吃”的焦慮。有企業老總也曾說,謠言是企業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各位覺得,面對謠言,企業能做點什么呢?
張軼鵬:我想再次強調,就是說企業作為我們市場的主體,實際上我們要擔起責任來,第一方面我覺得企業首先還是要做好自己品質,就伊利集團而言,實際上我們已經把品質作為自己企業的一個信條,董事長潘剛先生已經提出伊利即品質這樣一個企業信條,這個信條置于我們企業文化之上,實際上這個高度可見我們對質量對品質的一個追求。具體來講,實際上這幾年以來我們一直在質量管控方面有了一些舉措,一方面我們提出了一個“三全”的舉措,一個質量管理體系,這三全就是全員抓質量、全方位抓質量、全過程抓質量這樣一個“三全”的體系。另外我們還有三個層級,從集團到事業部到生產企業這三個層級都有質量相關的責任和相關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我覺得還有三條線,一條線是產品的企業標準,這是一個基本線。另外一個我們還制訂了我們企業自己的管控線,這個管控線是高于國家標準50%的。同時在我們企業線的這樣一個起標之上還定了一個預警線,這個預警線高于起標線的20%是三全三級和三條線來管控我們的質量,實現追求品質這樣一個目標。另外我想說,要想讓公眾、讓消費者不誤信食品謠言實際上前面司長和專家講的都非常有道理。從企業的角度上來說我覺得就是要讓消費者了解我們產品質量管控的過程,了解產品生產的過程,這幾年以來伊利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大量的實踐,我們開展了工業旅游,讓更多的消費者走到我們工廠里邊來,切身的感受到我們的產品從收奶到生產到配送到消費者的餐桌這整個的過程是個什么樣的過程,了解我們在質量管控方面做了哪些的檢測和化驗,實際上這樣的話就讓消費者更多的、很客觀的、很真實的感受到了我們的質量管控方面的一些做法。
另一方面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來,我們也利用了一些互聯網的思維,利用了一些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包括現在的AR和VR,這樣一個手段,讓更多的消費者不一定走到工廠里邊來,但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了解整個的全過程的管控。所以說我覺得這個也能讓消費者知道,什么樣的食品是最健康的,什么樣的食品是最安全的,更能理性的認識食品安全,這樣的話我想有了這些知識,就避免誤信謠言。
主持人:企業在面對謠言的時候鐘主任您有什么好的建議給企業?
鐘凱:其實我想可能,接著張總的話可能就是兩點,第一點就是說我們也希望像我們這樣的一些做科學傳播的機構,我們也是希望企業能夠拿出更多的資源和我們一起來做消費者的教育,能夠讓我們消費者更好的認識我們的食品,認識我們的食品工業,不要覺得舌尖上的中國才是好的食品,實際上我們的食品工業,食品科技的進展才是我們食品安全最好的一個保障,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覺得在食品企業做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營銷的沖動,不要為了去說自己的產品好就貶損別人的產品,比方說有的賣有機的就要說別人的農殘、抗生素要夸大這里面的危害,我覺得這是不對的,點亮自己的生活不要吹滅別人的蠟燭。
主持人:鞏司長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鞏建萍:我覺得企業作為食品謠言直接的受害者,第一個他們要主動擔起治理謠言的主體責任。另外企業要主動開展科普宣傳,強化對常識、常見和潛在謠言風險的預防措施。政府我們還會指導全國的連鎖經營企業,組織全國的連鎖商超、餐飲服務單位長期開展螢火蟲的公益科普宣傳行動,利用貨架的標簽還有餐盤的墊紙等最貼近消費者的傳播渠道進行即時的科普和謠言的解析,這樣的話政府的宣傳和政府的管理和企業的宣傳都能夠結合起來。
主持人:為了降低食品謠言對社會公眾帶來的恐慌,提升公眾辨別謠言的能力,這是一條眾所周知的一個應對策略,但關鍵是如何讓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如何科普,怎樣的一種科普方式才能更有效率?鐘主任您作為食品安全科普領域的一個專家,您肯定對怎樣科普才有效率有獨特的見解,我們想聽聽您的意見。
鐘凱:其實我是一個比較懶的人我就是寫我自己的科普,但是我知道怎么去借助其他的力量讓科學的聲音傳播的更遠,不管你是作為一個專家或者是作為一個學者,你寫的科普或者你做出來的科普產品永遠只能適應某一小部分人,任何一個科普的產品它都只適用于一個很小的人群,所以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作為專業人士我們要更多的去為媒體服務,要有這樣一個心態,就是說我是把我的科普產品提供給媒體,讓媒體用他們自己這種經驗、渠道來加工來傳播。我覺得這是做科普當中最重要的一點,而不是說我做的科普就是最好,你們都不能說就得聽我說,我覺得那樣是會把科普做壞的,每個人都應該在這里面投入,更重要的是讓媒體能夠獲得很好的一個信源,能夠把它傳播出去,傳播到媒體的受眾當中,因為媒體的受眾是遍布祖國的四面八方的。
主持人:您覺得怎樣的科普才是最有效率的?
鞏建萍:我認為科普本身來說就是通俗易懂的,這樣的話讓公眾易看易聽而且跟自己的生活非常貼近,我覺得這樣的科普老百姓是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接地氣的。所以我覺得張總剛才也說到了,他們會把他們產品質量的東西從源頭開始每一個環節再進行,告訴公眾我的質量是安全的,我的質量是可靠的,其實我覺得如果企業能夠這樣的去把科普的宣傳工作做好,我覺得公眾會和政府一起共同把這個工作做好。
主持人:在如何讓大家不傳謠不信謠,張總您給的企業還能做點什么?
張軼鵬:我覺得剛才除了我前面講到的那些,讓大家切身的感受到我們在質量管控上的一些舉措之外,其實我們在整個產品營銷中,包括在終端的銷售方面我們也融入了一些飲奶的常識,如何健康飲奶,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提倡,我們也做了一系列相關的很多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也一直以來和我們的營銷活動是捆綁在一塊。同時我們還和中國營養學會做了一些協同和合作,比如說中國乳制品消費的大數據白皮書的發布,我們在聯合做這些事情。實際上想更從營養專家和營養專業這個角度,從專業這個角度來做一些這方面的研究,讓消費者有一些專業上的支撐也做了很多工作。在一些特殊的食品,比如說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選擇飲用這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專業性的指導工作,實際上我覺得這對于消費者,對于大家理性認識食品安全和健康都是有積極的幫助的。實際如果了解了這些東西就回答了剛才我們談的話題,就能夠正確認識哪些是謠言,哪些不是謠言。
主持人:感謝各位嘉賓與我們分享這么多精彩的觀點,最后我們請各位嘉賓用一句話表達一下對我國食品產業的期待和展望。
鞏建萍:我覺得食品產業需要一個繁榮的網絡空間,但必須是安全的。所以最后真誠的。
鞏建萍:食品產業需要一個繁榮的網絡空間但必須是安全的,最后真誠的希望大家在飲食上吃的更豐富、更健康、更安全。謝謝大家!
張軼鵬:我就引用董事長潘剛先生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一句話“讓世界共享健康”這樣一個夢想。
鐘凱:我覺得可能我希望企業能夠研發出更多的美味的、營養的、健康的食品給消費者,我覺得這是企業最重要的一個社會責任。
主持人:再次感謝各位嘉賓與我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一些見解,也謝謝大家的收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