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特色文化“氧吧”
黨的十九報告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近年來,昌都市堅持把文化事業發展同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在全區率先實現縣區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全覆蓋,累計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站點1882座,廣播電視信號覆蓋所有行政村(居),518座寺廟全部實現廣播電視“寺寺通”,市、縣區、鄉鎮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如文化設施建設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文藝專業人才和骨干力量青黃不接;城鄉之間、不同縣區之間文化發展不平衡;文藝精品創作數量不多、質量不高,還停留在“平原”,更談不上“高原”“高峰”等等。
工作中,要直面問題和不足,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目標,牢固樹立大文化、大開發、大融合、大開放的發展理念,跳出文化看文化,站在全局抓文化,融入經濟辦文化,開拓創新促文化,推動昌都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添磚加瓦。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始終堅持中華文化立場,深刻認識藏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切實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設文化強市。
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實現各縣區綜合文化體育活動、鄉鎮綜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活動室和寺廟文化書屋全覆蓋,持續辦好“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立足文化資源富集優勢,大力實施藏羌彝文化走廊和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打造一批有康巴風情、西藏特色的精品力作。
要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采用送出去、請進來、“傳、幫、帶”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高端委派”進行“分類施教”,舉辦各類培訓班,并選派文藝骨干人才、非遺傳承人赴援藏省市、自治區參加相關培訓。設立綠色通道,積極引進國內拔尖的藝術人才,壯大昌都文藝人才隊伍。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