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伊始,一份“Hi,你的2017年度聽歌報告”就在朋友圈刷屏了,一個音樂APP這份用大數據做成的聽歌報告在朋友圈燃起了新年的“第一暖”。音樂與大數據兩個置于不同坐標軸的要素巧妙地在新年節點上接軌:你聽了多少歌,花了多少時間,哪首歌聽得最多,最喜歡的歌手又是誰,哪天熬夜了,無疑是對用戶心理需求的又一次洞察。在這個H5刷屏的背后,我們也不難看到大數據帶來的巨大價值。
其實,早在2016年,該音樂APP就發布了《聽歌多元化時代到來》的大數據報告,當時用戶聽歌行為已呈現出了明顯的多元化、分眾化趨勢,音樂受影視、綜藝等大眾娛樂方式的影響日益深遠,評論開始成為歌曲熱度的重要指標,一種新的音樂市場評價體系已然形成。
新年伊始,我們不難發現,內容行業向“社交”這種多年前的老模式靠攏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不論是音頻方面的荔枝電臺,還是視頻領域的愛奇藝,都在開始大規模推廣其粉絲社區,“聽歌”這件事更是進入社交化時代。可以預計的是,隨著短視頻等傳播載體的加入,音樂平臺的經營思路會更“活”,普通人也將有更多真正參與音樂創作和交流的機會。
大數據
從簡單記錄到點燃情懷
新年工作日第一天,手機就被一份“聽歌報告”刷爆了。其實,“手機報告”這個玩意最先發自于2017年初的“支付寶”年度賬單,但當時,“金錢”與“大數據”的結合并沒有給大眾帶來過多情感的注入,從某種程度而言它僅僅是數據的簡單記錄,背后承載的是一次次“剁手”戰績而已。
然而,今年的網易云音樂卻用大數據呈現了個體內心的溫情和暖意,用不會“說話”的數字成功點燃了個體的感情爆發。短短幾頁的報告,既記錄了聽歌的數量、類型和時間,歌曲中出現頻次最高的歌詞,也記錄了一年中你反復聽同一首歌、同一個歌手以及熬夜、懷舊生活片段,幫你留下“專屬的年度歌手”“年度特別的一天”的痕跡。就這樣,一份來自云村的畫卷用數字堆砌起了平凡人的音樂世界。
這是數字音樂和年輕群體的“雙贏”:這份H5的技術門檻其實并不高,但借助它,用戶擁有了一個能向外界表達“我是怎么樣的人”以及“我喜歡什么樣的歌”等一系列標簽,從而引發了情感共鳴,也增加了好友之間的互動和粘性,給了即將在新年整裝待發的青年人一劑“強心針”;在歌曲數量、用戶使用率等方面表現得并不“杰出”的云村,也以“比自己更懂你”的基調在這場同行競爭中成功“吸粉”,以“情懷”成為贏家。
音樂產業
借社交模式釋放新能量
這次云村年度歌單刷屏,也是音樂社交模式的勝利。前不久,在由16所國內知名高校文化產業研究單位主辦的“2017中國年度文化熱詞”評選中,“音樂社交”赫然在列。
要實現音樂+社交,既需要用戶愿意將自己的聽歌記錄等信息分享出來,也要求通過音樂平臺能實現用戶的情感需求。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人對精神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且審美水平也逐漸提高,對于日漸增長的用戶需求加速對細分領域的布局,才能真正服務好廣大的用戶,從而實現用戶增長。正如網易云音樂副總裁王詩沐所言,當下的音樂人正在從“80后”朝著“90后”甚至“00后”轉移,電音、古風及二次元等分眾藝人群體正悄然壯大,而分眾時代下的細分才是音樂發展的基礎。
前兩年經過電視綜藝的傳播,民謠大火,2016年民謠在云音樂細分的15種音樂類型里占比同比增長了近3倍;2017年隨著《中國有嘻哈》的火爆,國內嘻哈音樂市場全面爆發,入駐網易云音樂平臺的獨立原創音樂人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00%,目前人數已經超過5萬,“小眾”音樂人的商業價值經過社交傳播被公眾推到了頂點。
據統計,目前網易云音樂上聽歌超過萬首的用戶有數十萬之多,曲風更是各式各樣,且50%的用戶習慣邊聽歌邊刷評論,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足夠的藝人細分保證了音樂平臺的內容生產,再通過UGC、社交和推薦算法等方式,讓用戶能從數千萬曲庫中輕松方便地發現適合自己的歌,通過社交尋找來自外界的認同。至于歌曲本身,它已經變成了一個載體,畢竟用戶更在意的還是交流和慰藉。
市場前瞻
短視頻加快音樂社群“變現”
互聯網野蠻生長的年代早已過去。當今的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已經被過去十年來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磨練出了“網絡素養”。對于在線音樂而言,想要獲得用戶青睞只能依靠“體驗”,而好的“體驗”意味著用戶的高粘性以及高消費轉化率。
2017年,數字音樂專輯廣受重視,眾多一線藝人都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作品,陳奕迅的數字專輯銷量達29萬張,連獨立音樂人的專輯也突破了13萬張。這里還有個數字值得留意:去年,在全網上線的21張專輯中,云村取得14張專輯銷量第一的成績,占比達三分之二,用戶消費轉化率遠遠高于同行。
除了數字專輯的銷售,未來,音樂的商業價值還能如何變現?
“過去是流量、渠道為王的時代,一旦渠道變得暢通就回到了更原始的層面,未來將轉變為社群場景為王,也即內容為王時代。”網易云音樂副總裁丁博就認為,未來音樂社群的價值還能進一步深挖。一方面,通過對大數據的運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更多活躍社群聯系的“場景”,這些載體除了音樂,還有視頻、線下演出以及各種社會話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2017年底網易云音樂在與亞洲數字音樂品牌KKBOX達成的戰略合作中,除了歌單推廣、音樂巡演外,還有短視頻和原創音樂業務了。
音樂本身就是一個場景,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跟音樂產生聯系,帶來消費的可能性,進而產生商業價值。比如,K歌軟件加入短視頻功能后有效實現了聲音和圖像的結合,并推動了線上K歌和線下門店的連接,直接促進了線下消費。此外,K歌的場景也得以進一步擴展,如今,你走到商場、超市、機場、車站等繁華地段,幾乎都能找到自助式、共享式的音樂休閑站了。
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隨著短視頻等傳播載體的加入,音樂平臺的商業鏈接和經營思路會更“活”,普通人將有更多真正參與音樂創作和交流的機會,音樂領域的能量將被“社交”進一步激活并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