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容付費邁入“情懷時代”?
在自媒體公號大行其道的當下,一些曾經陪伴一代人成長的“老字號”雜志正在厚積薄發中謀求逆襲。最近,《三聯生活周刊》聯合旗下“中讀”APP將原價368元的付費年卡以68元的超低“白菜價”在朋友圈刷屏。用兩杯咖啡就能換十年內容,讓人不禁感慨內容付費在哄搶中邁入“情懷時代”。而120歲的商務印書館、115歲的中華書局以及人民文學、人民美術等一大批文化“老字號”能否通過內容付費煥發生機?
“口碑”變現
兩杯咖啡換十年內容
最近,上班族周瑤的朋友圈被“三聯紅”海報刷屏了。在這張標榜著“打包你的2018求知、閱讀、成長計劃”的海報上,多位文化大咖出現在一如既往的灰黑底版上,大紅字標注著原價368元的年卡限時特價68元,為讀者提供十年來(包括2018年全年)的《三聯生活周刊》電子版。
“用兩杯咖啡就能換十年三聯,超值!”周瑤是三聯的一枚“鐵粉”,“以前每周跟同學跑到報刊亭買雜志的時光,真是比現在刷資訊APP美好多了。”
記者發現,像周瑤這樣的文青“鐵粉”并不在少數,他們早已從當時的青澀讀者成長為當下的消費主力。“三聯紅”海報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亮相后,宛如一根無形的線,將一批“失散”的三聯老讀者連接起來。
三聯此次采取的是社交分銷的模式:價值68元的付費訂閱,每邀請一位好友加入,可獲得34元獎勵金,而好友的好友再次加入,則可繼續獲得17元獎勵金。而當五位好友完成購買,可獲得170元的額外現金獎勵。
多年積累下來的內容口碑,加上超低的價格和受眾群體的社交裂變,共同成為這場“變現”的助攻手。活動僅推出半天時間,用戶訂閱量就突破了5萬。
“三聯在用過去十年的積累,換取未來的流量。”一位業內人士說。
“老字號”入局
內容付費擠泡沫
隨著內容付費進入下半場,三聯在去年不慌不忙地上線綜合知識服務平臺“中讀”APP,低調殺入這片“紅海”。
去年6月,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APP登陸市場。除了與紙質版一樣的紅底白字經典版式外,還由《新聞聯播》原播音員李瑞英播讀,不僅能查閱生字釋義,還支持語音輸入、攝像頭取字和手寫輸入,使用費為40元。
同時,中華書局也在去年推出了“中華經典古籍庫”的微信版,打造面向個人用戶的“古籍圖書館”。其中包含了如“二十四史”系列、“新編諸子集成”等古籍,每年的使用費為120元。
“老字號”扎堆兒上線內容付費為哪般?這兩年,在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FM、得到等入局者搶灘撈金過后,內容付費進入了“大浪淘沙”的洗牌期。一批頭頂大V光環的“知識掮客”們,因嚴重低估了生產知識的難度而紛紛宣布停更。這無疑給傳統文化“老字號”帶來了機遇。
相較于自媒體網紅開設《教你月薪五萬》課程,或假借“知識”之名,打著“五分鐘包教包會”等“速成”“干貨”標簽,傳遞“投機”信息碎片,穩扎穩打的“慢知識”重新獲得受眾群體的青睞。
情懷難透支
精細化運營成關鍵
然而,僅靠著滿腔熱忱與情懷向互聯網轉型,前路恐仍需闖關。
“我們目標訂閱量是5萬,預估需要七天時間,沒想到半天就達到了這個數,而且服務器受到了挑戰,準備不足,給了我們一次非常大的教訓。”前《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中讀”APP主創者之一朱文軼坦言。
媒體觀察人士測算,此次三聯總收入有369萬元,除去分成收入約為250萬元,算上內容生產和運營成本,這個數字可能并不算樂觀。而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盡管功能強大,但40元的付費使用相較于免費的網絡查詢,曾一度讓一些用戶望而卻步。
在業內人士看來,用戶情懷難透支,內容質量不可松懈,技術、產品和運營,都要適應互聯網的游戲規則,精細化社群運營成關鍵。“傳統”二字不能成為擋箭牌,“迎難而上”才能“迎刃而解”。
三聯正在摸索一條轉型之路。“我們希望做的,不止是‘移動報刊亭’,我們探索知識新的生產和傳播方式。未來,我們會有社區,還有電商,以及通過人工智能構成的捕捉知識需求,提供知識服務的生態。”
朱文軼坦言,除了吸引三聯20多年的忠實讀者,還希望能觸及到那些沒有實質接觸過三聯的“90后、00后”,告訴他們在這個千萬公號鋪天蓋地“10萬+”的時代中,還有精耕細作的老牌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