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夯實產業“地基”避免千篇一律
特色小鎮建設步入“理性”階段
去年12月,由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原來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基礎上,明確了特色小鎮與特色小城鎮兩個發展架構,從不同角度,共同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這應該算是國家各大部委第一次關于特色小鎮的內涵達成共識,也將為以后工作的推進指明方向。
特色小鎮建設進入理性發展階段
在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對“特色小鎮”的表述為:加強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存保護,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特色小鎮,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和宜游宜養的森林景區。
與此相比,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要建設一批鄉村民宿、特色小鎮等精品工程。其表述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一期的研究報告認為,對于特色小鎮來說,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發展和建設”,2018年則重點提及“要建設一批”,更為具化。
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是特色小鎮的啟蒙年,2017年是研發年,是特色小鎮由淺水區逐步走向深水區探索發展的一年,那么2018年將是由戰略規劃向落地實踐推進的關鍵一年。
相關資料顯示,從2016年初,到2017年結束第三批特色小鎮申報前,已批復40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以及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而到2017年12月4日,四部委聯合發文,就特色小鎮申報、審批做出最新指示,全國計劃建設或正在建設的特色小鎮已經大約有7000多個。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投資部主任劉澄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全國范圍內,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省級小鎮等總量已經突破1500個,超過500個小鎮以文化旅游作為主導產業。而大量的文化旅游項目集中推進,是否有真實的市場需求,需要持續觀察。在土地供給方面,由于特色小城鎮涉及國有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農用地等多種權屬,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限制。此外,金融機構對于特色小城鎮的投入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從資金層面限制了特色小城鎮的建設速度。”
業內人士認為,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概念不清、定位不準、急于求成、盲目發展以及市場化不足等問題,有些地區甚至存在政府債務風險加劇和房地產化的苗頭。
“對于這些問題,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在去年底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對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多項重點問題作出明確要求,”劉澄說,“其中關于產業培育、投融資模式、土地政策是各方關注的焦點。2018年,特色小鎮建設進入理性發展階段,很多地方政府對特色小鎮的關注點從數量轉變為質量。”
中研普華研究員屈應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參考美國小鎮的產業類型,特色小鎮大致可以細分為50種類型。結合目前國內消費趨勢來看,2018年生態田園、健康養生、文化旅游、科技類小鎮將是重要趨勢。然而特色小鎮最主要的還是要有特色,“千篇一律”必然毫無生氣可言。特色小鎮堅持“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才能持續發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建設特色小鎮的關鍵是尋找特色產業,而鄉村振興戰略可實現此類資源的挖掘效應。尤其是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村市場尤其是自然資源豐富或奇特的地方,都會出現許多新的機會。特色小鎮建設給鄉村振興帶來了較好的機遇,同時可帶來各項收入的增加。
特色小鎮發展需堅定產業培育
業界普遍認為,特色小鎮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文化小鎮、旅游小鎮、科技小鎮、工業小鎮、商業小鎮、金融小鎮等形態紛紛呈現,中國的特色小鎮建設進入快速期,特色小鎮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亦是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實踐的主戰場之一。而2018年則是特色小鎮由戰略規劃向落地實踐推進的關鍵一年。
中國指數研究院認為,隨著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在未來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企業的業務不應再局限于城市內部。以往資本下鄉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導致因鄉村發展而成長壯大的規模化企業較少。而隨著各項改革試點的鋪開、政策導向的加強都將使企業后期的融資更加便利,成本更低。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大交通格局的不斷完善,城鄉融合進一步加速。大型城市在不斷轉型升級的同時,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資源流動也將進一步加速。很多資本就會開始往鄉村走,特別是大城市周邊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鄉村,其市場價值將被充分挖掘。因此,企業可在大城市周邊重點打造特色小鎮精品工程,實現城鄉兩條產品鏈的無縫銜接,進行城鄉聯動布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特色小鎮將圍繞健康、旅游、體育、文化、農業、高科技等主要產業方向發展。目前特色小鎮的先鋒方陣初顯雛形,缺乏產業資源及運營戰略的開發商將提前退場。此外,旅游+大健康特色小鎮將成為熱門,特色小鎮的PPP合作模式將呈上升趨勢。
文旅行業業內人士表示,特色小鎮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風景區,也不是某個行政區域概念上的“鄉鎮”,它是某項特色產業的聚集地。建設特色小鎮,選擇好的特色產業是基礎,決定著特色小鎮發展的潛力和未來。這類小鎮的成功,關鍵在于結合了當地獨有的資源,結合了當地文化。因此,如何融入當地文化,打造差異化的小鎮生活體驗尤為重要。
專家指出,“立足產業、突出特色”已成為建設特色小鎮的普遍共識,特色小鎮建設要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政策。而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協調發展。另外,特色小鎮建設要注重生態環境提升和保護。尤其要符合地方政府經濟發展需求和當地民風、民情、民俗。
“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工作是產業培育,文化旅游、大健康、新興農業、高端制造與商貿物流是幾個主要產業方向。傳統開發商,也有很多借助特色小鎮契機,積極向產業運營商轉型。但產業資源引入、資本支撐和長期運營能力是對傳統開發商極大的考驗。可以預計,堅定產業培育的特色小鎮會在2018年脫穎而出,而以房地產為主的小鎮項目將在宏觀政策調控下逐步走向失敗。”劉澄告訴記者。
屈應輝認為,“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只是開始,后期的對產業的運營才是產生收益的核心。而如何跨界融合、形成協作,最終實現產業共生、一體化發展是特色小鎮企業運營的關鍵。”
“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對于資金需求規模大、周期長。而企業主導的特色小鎮往往受制于脆弱的資金鏈。引入當地城投公司、優勢產業集團等多元化主體共同開發小鎮項目是有利于分散企業風險、聚集產業資產的重要方式。在開發進度控制上,把握好基礎設施投資與經營性項目投資的比例,規避基礎設施投入過大過早帶來的融資風險。”劉澄補充。(來源:中國產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