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一”小長假四川博物館開放服務數據出爐
2018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四川各地博物館紛紛開門迎客,觀眾參觀熱情高漲。全省241家博物館(紀念館)共計472個展覽向公眾開放,觀眾人數達159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832萬元、文創產品銷售收入93萬元。
成都、南充、巴中、廣安、綿陽、廣元等地博物館觀眾最多。其中儀隴縣朱德同志故居陳列館以83793人次的觀眾數量居全省第一,成為全省最熱門博物館;四川省三都博物館、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樂至縣陳毅紀念館、廣安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觀眾數量居前。
收費博物館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四川省建川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門票收入居前,其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門票收入達到223萬元,居全省第一。
文創產品銷售方面,四川省建川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自貢恐龍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文創產品受到社會公眾熱捧,四川省建川博物館實現文創銷售收入23萬元,居全省第一。
“五·一”小長假期間,全省博物館除常設展覽正常開放外,還舉辦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園林遺珠時代印記——中國四大名園門票聯展”展覽精選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和留園不同時期門票560張,展出清末留園售票票據(盛宣懷檔案復制品)、園林門票定價文件(復制件)、園林塑料制品門券、蘇州園林早期說明書和明信片等實物展品近百件,品種豐富、類型多樣。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青風瓷韻——元明青花瓷聯展”展出的78件青花瓷分別從器形、青料、紋飾等方面展示了青花瓷在中國瓷器藝術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對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為紀念一代文化宗師楊慎(升庵)誕辰530年,瀘州市博物館面向全國特約征集的書畫作品65件,舉辦了“天下文宗?共賞‘慎’景——楊慎詩意書畫精品展”。這些作品以楊慎在瀘詩詞內容創作書法或以楊慎在瀘詩詞意境繪畫,其作品形式豐富、主題鮮明、詩情畫意完美結合,無一不體現書畫作者對楊慎詩意的深刻理解和精心創作。
此外,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一步跨千年--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形態展”、內江市張大千紀念館“融入一帶一路走進大千故里——中國鐵路成都局書畫作品展”、綿竹市漢旺地震紀念館“地震十周年書畫作品展”、成都三和老爺車博物館“輝煌征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展”、四川省三都博物館“宗教造像展”、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半·生”展覽、成都郫縣臻古堂家具博物館“臺灣服裝學院來訪古戲服展”、成都齊盛當代藝術博物館“故鄉情懷——客家畫家邱笑秋作品展”、易園園林博物館“易園大型盆景展”等展覽受到觀眾歡迎。阿壩州博物館經過對陳展內容和服務設施整改提升,在小長假期間重新向公眾開放。
在社會教育活動方面,成都博物館開展了“成博建筑節”社會教育活動,分“空間智慧”與“發現未來”兩大主題,設計了“紙箱城堡”“微縮世界”“城市畫卷”“未來游戲場”“科學小屋”“百變家居”“蜀王府的花園”“我的世界”等眾多趣味體驗項目,以知識講授、大型搭建、創意繪畫與桌面手工等多項結合的體驗型學習方式,讓參與活動的青少年兒童學習建筑基本原理,并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戲劇教育”體驗活動,把歷史搬進劇場,將觀眾帶入“龐貝的最后一天”,用舞蹈和肢體重現隆重的酒神節(狄俄尼索斯節)去重現古羅馬人對神的敬意,并以藝術化的方式呈現維蘇威火山的爆發。
成都永陵博物館舉辦“二十四伎樂之美”主題沙龍,邀請國樂觀念劇《伎樂·24》創作團隊作為嘉賓,與觀眾分享以成都永陵音樂舞蹈石刻“二十四伎樂”為藍本進行該劇創作的幕后故事。
此外,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舉辦“大家來找茬”活動,甘孜州藏族博物館舉辦“送文化進鄉鎮”活動,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舉辦“小小博物家”活動,廣元市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舉辦“戲劇進景區”活動,成都綠洲博物館舉辦“川劇演出”,江油市李白紀念館與成都青少年宮聯合舉辦“翰墨青春”研學旅行活動,昭化漢城博物館舉辦“書畫筆會”活動,劉伯堅紀念館舉辦“五一趣味運動會”,會理縣紅軍長征紀念館舉辦“館藏字畫保護修復成果觀摩”活動,成都烏木博物館舉辦“教師親子活動”活動等。
除“五·一”小長假外,本月全省博物館精彩活動將持續不斷,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后有60余個臨時展覽和300余項特色活動為公眾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