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藝術金融如何進入學院體系
說到“藝術金融”,可能讓人馬上想到的是資本的運作和天價拍賣,其專業性不言而喻。“金融”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的頻繁出現,可能要從前幾年的移動互聯網說起。隨著各種金融產品不斷在手機APP的初始頁面中彈出,投資理財的理念也隨之深入人心。6月1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藝術金融人才培養”在華中師范大學開班,高校介入藝術金融領域的研究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藝術金融的歷史在中國并不長,2007年6月,“民生銀行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的發布可以被視作藝術品金融領域的標志性事件。兩年后產品到期,2009年,該基金以較高的收益率回報投資者,點燃了資本對藝術市場的熱情。隨后的三年時間中,幾十只藝術品基金以爆發式的規模增長,大量資金涌入藝術品市場,整體推高了藝術品價格。而在全球金融風暴對藝術市場的沖擊下,藝術品基金式微,隨后,鼓勵文化創意產業、各地建立自貿港和保稅區、藝術品稅收調整等各方面利好為藝術品市場不斷注入活力。
隨著我國藝術事業和藝術市場多方向快速發展,與之相關的專業服務與學術研究也以多種形式展開。特別是在展覽、藝術機構、藝術品拍賣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數據之后,學術研究也得以在這樣的基礎上建構。2015年,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成立,以獨立學院的規模展開對藝術機構、藝術市場、文化政策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規范化教學,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藝術市場在藝術管理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藝術金融作為藝術學和經濟學的跨學科專業,是整合資本與藝術資源的大型組織形式,在藝術之外更需要經濟學知識的參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在談到藝術金融時說:“藝術管理是針對藝術機構管理的學科。藝術金融則傾向于項目的機制,具體的價格、品質將被計入考慮的范疇。藝術金融是藝術管理的延伸,也是金融領域的延伸,它是一個跨領域合作的產物。”
從2007年藝術品基金參與藝術市場,到今天藝術服務形成完整的商業形態,金融手段和金融方法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資本在媒體、運輸、保險、法律、咨詢等領域的參與不斷深入,金融產品也在藝術界探索出更多新的可能。此時,學院研究的介入恰逢其時,十年的發展為學科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歷史和豐富的案例素材,其次,對藝術金融這個相對初級和管理粗放的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將為相關領域的規范和發展提供可靠的學術支持。
今年4月,在“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上,來自藝術界、經濟學界等領域的參與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圍繞著“藝術金融政策與藝術品投資”“藝術機構的市場化運營”“藝術品交易模式創新”和“藝術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4個主題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交流、討論。從與會者的發言中不難發現,類似于MBA等管理學課程、高昂的學費和以實操性為訴求的目的是藝術金融鮮為人知的重要原因。藝術金融以其對專業性、資金、參與度的要求,這個領域的探討更多集中在高凈值人群的參與者內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在談到這個領域的受眾時說:“統計數據表明,拍賣市場上10年內能夠重復交易的不足10%。藝術精品投資是一個小眾的舞臺。”
2017年,我國第一部文化金融藍皮書《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7)》發布。集中了課題組對文化金融研究和實踐的基本觀點,重點對2016年中國文化金融發展現狀進行了綜合提煉和總結,使文化金融的發展引起了更多的關注。行業興起和工作細分,該領域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華中師范大學主辦的“藝術金融人才培養”項目旨在從藝術和金融的全行業視角展開教學與研究。項目負責人、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徐曉庚說:“國內藝術金融主要是項目服務培訓,行業的產業培訓。華中師大重藝術金融課題體系,學科規范,服務實務建設,形成該領域值得研究教育課標,規范及范示。今后在該領域及新專業建設奠定基礎。”
藝術金融的學院之路已然鋪開,學科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向我們開放了一種參與的可能,跨學科的藝術金融研究作為一個理性的基礎,必將強勢推進藝術產業的全面發展,未來令人期待。(郭成)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