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焦熟悉鄉土,本土電影如何走遠
最近,幾部地域文化色彩濃郁的本土電影受到媒體關注。影視如何更為動人地傳承和傳播好地域文化,如何使電影既擁有本土情懷還能走得更遠,這引發觀眾和業內的討論。
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在近期上演后,迅速引發本地觀眾的追捧,電影中濃濃的潮汕地域特色讓所有潮汕人都淚眼婆娑,兩天內就斬獲千萬元票房。與此同時,客家方言電影《純真年代》卻慘遭厄運,票房慘淡。據說,近期還有一部潮汕地區拍攝的青春愛情片《草戒指》即將上演。聯想到近些年不斷出現的本土電影,特別是2016年影響較大的本土電影《百鳥朝鳳》,一些問題便慢慢地浮現了出來。
首先是地域特色明顯的本土電影熱潮正在興起,無論如何,這都是中國電影發展的好兆頭。近年來,在電影全球化、娛樂化的背景下,一批有情懷的電影創作者反其道而行之,開始把鏡頭對準自己熟悉的本土文化,紀錄故鄉風物和世道滄桑,塑造小鎮青年或山鄉平凡人物,以小成本、本土演員的方式完成一部部誠意之作。雖然這些電影有著明顯的不足,但是,這種保護、傳承本土文化的情懷是值得贊揚和加持的。
其次,如何讓這些電影“飛”起來,獲得超越本土的更好傳播,值得思索。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為何能催下潮汕人的熱淚,成為一部既有情懷又叫座的電影,原因不僅僅在電影本身,還在于它有良好的傳播方略——準確的觀眾定位、良好的劇本寫作、立體的新媒體傳播以及各種促銷手段,都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些經驗。相反,《純真年代》在觀眾定位方面是模糊的,在敘事方面、新媒體傳播和營銷手段方面都不到位。再聯想到2016年的《百鳥朝鳳》的催淚營銷,可以說,在當今這個時代,傳播手段也是電影成功的重要原因。
再次,如何講述中國故事至為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講,本土電影基本上都是在講述中國故事,但是,講得如何則是值得細究的。反映地域文化的本土電影不一定非要像《爸,我一定行的》那樣只鎖定潮汕人,還可以鎖定整個世界。方言并非障礙,要知道,當下大部分歐美或亞洲影片都是中文字幕,人們觀看時并沒有在意演員在講什么語言。《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本土電影,但它走向了全球,原因就是它講述的故事打動了世界。親情、父愛、英雄、愛國、榮譽、犧牲等等,這些都是全人類共同的情感和價值,但與此同時,電影無時不刻地反映著印度的文化特色。
中國的本土電影應當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既要反映當今中國的時代文化甚至傳統文化,同時也要將故事講述到超越民族、國家之上的大愛之境,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故事。《爸,我一定行的》自然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但絕非杰作,其原因在于電影本身承載的意蘊和志向都不很高遠,塑造的人物較平淡,無法影響到更為廣大和更為深沉的人心世界,所以無法走遠。《純真年代》之所以慘敗,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沒有重視故事,更沒有上升到中國故事這個層面上。
最后,電影仍然堅持寓教于樂。本土電影在某種意義上帶有文化保護、傳承甚至教化的功能,但不能忽視電影的基本規律。如果說文學是一個心的世界,那么,電影首先則是一個色相世界,電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好看,有很強的娛樂性,但此娛樂性統攝在更高的意蘊之中。今天回頭來看,《百鳥朝鳳》是在講述中國故事,也在一定意義上做到了寓教于樂,但是,它的問題也很明顯。一是整體基調過于悲壯,故事過于簡單,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有機轉化方面不太完善;二是這個中國故事似乎不完整,在對嗩吶這一古老中國的民間技藝的傳承上,電影過多地描繪了過去,卻無法面向未來。
這是今天中國藝術如何創造性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難題。誰能藝術地解決這個問題,誰就回答了今天中國文化如何面向未來的問題,這樣的電影便不僅僅屬于中國,也必將屬于世界。(作者:徐兆壽 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