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文物——青銅“虎鎣(ying)”流失海外百余年后,重回祖國懷抱,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本周二,這件珍寶將在國博展出。這件青銅器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專家介紹,其中“供鎣”二字明確了此器的用途,即作為祭祀時奉獻使用。
通過X-ray探傷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見明顯的后世修復痕跡,墊片清晰,布局合理。流根處、外底有補鑄遺跡,器身也可觀察到合范處。蓋上鈕環與鋬鈕形制不同,可能系使用時殘損后補接所致。從便攜式熒光能譜表面分析結果來看,銅、錫、鉛比例符合商周時期青銅器成分特征,排除了鋅銅合金的可能。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去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得知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相關消息后,立即開展信息收集、協商談判、協調聯動、宣傳引導等多方面工作,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和相關拍賣機構、國內外媒體和民眾的支持下,綜合運用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方式,推動這件流失文物的返還工作。4月底,虎鎣境外買家表示愿將文物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去年11月23日,虎鎣安全抵達北京;12月11日,青銅器正式入藏國博。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