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優美的田園村落環境是人們向往的“桃花源”。
走進浙南邊陲的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南山村,仿佛誤入桃花深處,民居依山而建,坐東向西,面向甌江,屋舍呈階梯狀分布,泥墻青瓦的建筑外貌風格統一、錯落有致、古樸自然,代表著典型的甌越風情。
201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2.2萬余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270萬元。面對這樣的成績,誰又能想到,這個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古村落,由于產業結構單一,人口大量流失,而曾一度走向衰落。如何在保護傳統古村落的同時,實現古村復興?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走進南山村。
支部引領,保住“梧桐樹”
南山村由原上南山和下南山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是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上也是一個有名的楊梅村。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鄙鲜兰o80年代初,《女大當婚》等多部電影就在下南山村取景,古民居以夯土墻、木構架、小青瓦的三開間和五開間形式為主,少數廊前配以“美人靠”,整體布局簡樸合理,精致實用,與四周環境融為一體,是浙西南山地古民居的代表。
2012年,當時的村黨支部意識到,這是南山村的一大寶藏。若能跟上“民宿旅行”的熱潮,不管是自己經營還是外租給企業,都將給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老村90%的村民已經下山脫貧,搬遷到了山下的新村。許多老房子由于無人看管維護導致荒廢,有些民居已經出現了房頂漏雨、梁架傾斜、墻體開裂等情況。這可怎么辦,如此荒廢的建筑怎么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眼看振興下南山的機遇就要溜走,當時的村黨支部牽頭村“兩委”和村里的黨員、村民代表,經過反復會議討論,咬咬牙決定,不管如何,先保護起來,荒廢的就先修起來!
說干就干,保護行動就先從黨員干部開始。經黨員大會決定,把老房子、古道都實行網格化管理,黨員2-3人一組在古村落設立黨員責任崗,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制定村規民約,不允許村民私自搭建。同時,積極向碧湖鎮黨委反映古村落情況。
經幾方努力,下南山古村落被納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重點村,古村落保護終于步入正軌。在村“兩委”的努力下,通過整合美麗鄉村建設、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工程、民宿特色村建設等各類涉農項目載體,扎實推進下南山村古建筑修繕、污水管網、游步道、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村企合作”打下基礎。
“梧桐樹”已經栽下,就等機遇來臨。
引來“鳳凰”,共建共融共享
近年來,隨著民宿行業蓬勃發展,南山也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客人。村“兩委”和上級黨委政府也在積極招商引資。
終于,在2016年通過招商引資,成功牽手聯眾集團,引進精品民宿產業,對古村進行整村開發。通過保護性開發與市場運作,建設歡庭·下南山生態度假村項目,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總投資6000余萬元。
“當時村里大部分村民很支持,但還是有少部分村民不愿意。對他們來說,這里就是他們的根,幾代人在這邊生活,見證著南山村的歷史變遷,被開發利用內心還是多少有些不舍!睍r任下南山村黨支部書記鄭秀旺回憶。
不僅如此,時任上南山村黨支部書記林偉芬回憶,政策處理期間,情況錯綜復雜,部分戶主已經將早些年坍塌房子修繕或者拆除重建,有些則沒有;有些地方根據設計圖紙需要整體拆除做綠化;部分戶里還有兄弟姐妹多人持有房屋的權屬等等情況。
“這些都需要我們全體村干部去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兩次,本人說不通,找親朋好友一起幫忙做工作!绷謧シ艺f。
吳菊成作為黨員,帶頭簽訂了租賃協議。每天農忙后,他都會轉到山里看看自己的老房的變化,通過工程師們的手,老房子大變樣了,早年和父母居住的老房子,變成了歡庭·下南山項目的咖啡吧。后來,他自己也成了歡庭項目建設的一份子,負責度假村內綠化建設與維護。
但最終讓村民們吃上“定心丸”的,還是經過集體商議,并與開發商多次談判后,最終確定的“共建共融共享”合作理念,實現“村企共贏”。
在具體合作運營模式上,南山村以現有土地、房屋及設施的使用權作為出資,由聯眾集團開發建設和運營。南山村以每年固定回報的方式收取項目利潤。項目利潤分成按照村集體30%、村民70%的比例分成。
在這種模式下,單從項目利潤收入一項,就可為南山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增加274.5萬元,為古民居農戶帶來640.5萬元收入,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業、村集體和農戶多方共贏的鄉村復興發展模式。
除了利潤“分紅”外,項目還通過吸納本地原住村民就業,有效促進了村民從一產向三產服務業的轉型,改變了原住村民的生產生活理念,增強了抱團發展意識,形成景村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以舊修舊,傳承甌越歷史
在古村落的商業開發中,村“兩委”和開發商達成一致,始終堅持“以舊修舊”“修舊如舊”的理念。
從建設初期,改造就突出對承載村莊歷史的建筑風貌和傳統文化進行保護性傳承開發,并發揚甌越吊腳傳統建筑制式,將村落現狀最大化的保留。在景觀配套、村莊道路等方面,根據項目經營需求進行與現狀風格一致的配套建設。
怎樣才能把古村落的開發與保護做好?“除了投入資金以外,最重要的是保護原生態。從原生態的角度對村子的每個角落進行保護,在原生態的基礎上再進行設計和改造,并植入園林的元素!甭摫娦蓍e產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余學兵介紹。
古建筑采用就地選材、就地取材、以舊修舊的方式,選用舊瓦、舊罐、舊磚等簡單鄉土材料和浙西南民居泥墻青瓦的本土材料,讓其充分保留原生態村貌。村中的小石磨、原來村民農耕生活留下的壇壇罐罐、花花草草都成為造景的重要元素,成為了承載“鄉愁記憶”的美妙風景。
“由于村子在山坡上,為了不影響村道的原始風貌,減少大范圍的施工對村子的破壞,下南山村所有建筑材料,都采用人工肩扛、人抬、騾馱的原始方式運送。”余學兵說,在保留原生狀態之外,在設計園林時,充分考慮利用院子原有的材料進行設計和建設,盡可能使每個院子里都保留鄉村的痕跡。
曾經古村房屋破敗,不少土墻倒了下來,成為殘垣斷壁。建筑團隊找到了當地仍會做夯土墻的老師傅,通過各種方式把殘存的墻保護了下來,讓斷墻成
為村子里面一道新的風景,許多游客路過都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此外,改造過程還保存了村落原有風水布局,營造水系環繞、流水曲觴,讓靜態的建筑與動態的流水交相呼應。
作為一個完整的高端度假村來講,對于民宿的打造,設計團隊根據歷史文化及每幢房屋的現狀,定義了不同的格局和風格,加入青磚、老石板、瓦塊、石墨等元素!巴饷嫖灏倌辏锩嫖逍羌墶,讓每個院子都是一道風景,每幢民居成為一個故事。
目前,三期60棟房屋修復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下南山村也蝶變成了一個融古村落文化傳承、鄉村民俗體驗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度假村、重新活化的古村落。
破繭成蝶,激活農旅融合
“就做一個民宿,是不可能拉動整個鄉村發展的。”余學兵認為,下南山的度假村項目更像是一個鄉村眾創平臺,把城市的眾創空間搬到了鄉村,要吸引更多的鄉村創業者進入這個平臺,把不同的鄉村資源做成不同的項目,通過對不同資源的打造,把產業引入到當地。
為進一步可持續發展,南山村還聯合度假村項目,探索“酒店+眾創+鄉創”的發展模式,在村莊建設過程中融合鄉村振興講習所、餐飲咖啡吧、書吧、養生、手工等多種形式,為回鄉創業、返鄉創業人群搭建了一個創客平臺,吸引了不同業態、不同群體的創客到下南山村創業。
54歲的南山村人鄭軍亮,早些年到上海闖蕩,經過幾年的拼搏,成為了上海亞比亞木制品廠的董事長。去年節日返鄉的時候,看到南山村的“華麗轉變”,心中的那份鄉愁讓他毅然決然回鄉創業。
南山村的丘陵地貌和氣候環境適宜黑炭楊梅種植,這里出產的黑炭楊梅享譽麗水。歡庭·下南山度假村項目的引進,帶來了豐富的客流量,能不能借助借助度假村的影響力,把下南山村黑炭楊梅這一特色產業結合進去,將下南山村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三位一體的鄉村特色品牌?
南山村黨總支結合實際對現有楊梅山進行網格化劃片,成立由80后、90后年輕黨員為組長的紅色先鋒隊,以結對幫扶的形式教會果農使用移動支付,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銷售等現代銷售模式。
此外,村“兩委”還認真謀劃楊梅節等系列農事節慶活動,促進了楊梅產業和民宿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南山村為支點,撬動了南山村到古堰畫鄉片區農家樂民宿、農產品采摘、休閑農業觀光等農旅融合發展,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2018年果農年收入達到2.3萬元,實現了南山楊梅銷售額的新突破。
如今,歡庭·下南山原生態度假村項目已成為國內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典范。2017年,南山村成功創建浙江省3A級景區村,并榮獲浙江旅游總評榜年度美麗景區村的稱號;2018年,獲評浙江省休閑旅游示范村。古老的南山村,破繭成蝶,正煥發出勃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