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電視劇制播年會昨日在上海舉行,業內大咖齊聚探討行業趨勢:
“中國電視行業呼喚史詩巨作”
去年,國內電視劇行業通過政策調節,市場趨于理性,持續三年的“虛熱”局面有所扭轉。而電視劇的數據很直觀也很殘酷:去年沒有一部單平臺收視率破2的作品;頭部劇中,當代劇占51%,古裝劇僅占8%;新劇上市數量銳減,十年來首次跌破200部大關……
昨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主辦、SMG影視劇中心承辦、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協辦的2019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舉行。索福瑞中國區資深數據科學家鄭維東發布了國產劇的年度數據,SMG東方衛視總監、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做了題為《擁抱春天,2019請回答》的演講,侯鴻亮、馬中駿等業界大咖則圍繞影視圈的熱門話題進行了討論。
三類數據大格局:
電視劇總量再縮水
我國電視劇產業經歷了前幾年的投資狂潮后,逐步回歸理性,產量逐年縮減。2017年,全國通過審批發行的電視劇共314部,合計13470集,通過審批的部數比例僅為27%,創歷史新低。2018年,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共323部,合計13726集,較2017年略有增長。
與此同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進一步控制電視劇的“注水”行為,杜絕無節制拉長劇集長度,2018年通過審批的平均集數是42集,比2017年減少1集,比2016年減少3集。值得關注的是,新劇上市總量再縮水,十年來首次跌破200部大關。鄭維東說:“這說明近兩年電視劇市場的虛熱局面已有所扭轉。”
小圈層:
地面頻道舉步維艱
各級頻道中,省級衛視對新劇的需求量占比不斷提升。2018年,省級衛視播出新劇82部,占比突破42%,成為新劇最大的需求方。相比之下,省地方頻道以及省會臺則整體萎縮嚴重,省地面頻道僅瓜分新劇58部,省會臺更低至7部。鄭維東分析:“這與地方臺近年來營收方面出現經濟危機分不開。”
在電視劇市場縮量的同時,網劇市場則繼續放量增長。2018年,電視劇的上新部數較2017年減少了9%,網劇的上新部數則增加了29%;網臺聯播劇播放量下降,網絡獨播劇播放量增加。鄭維東判斷,2019年的播出市場也將趨向網絡:“電視上播出的電視劇基本都會同步或者不同步地在網絡平臺播出,反過來,網絡視頻平臺獨播的網劇則極少能夠投放到電視平臺。”
保收視:
劇荒年收視率下挫
2018年的電視臺獨播劇中,收視率排名前三位的是《談判官》《幸福一家人》《香蜜沉沉燼如霜》;雙臺聯播劇中,收視率排名前三位的是《戀愛先生》《娘道》《美好生活》。2018年是“劇荒年”,全國100城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超過2%的大劇,2017年有3部,2018年卻一部都沒有;而收視率不足0.5%的電視劇比例上升到82%,淪為市場上的“炮灰”。
從各大衛視的收視率來看,去年收視率排名前十位的衛視聯播劇中,北京衛視占8部之多,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而其他衛視的電視劇收視率均同比下滑,其中湖南衛視下降最為明顯,從1.43%降到0.87%。此外,周播劇在2018年整體疲軟,收視率最高的是《流星花園》,但也僅為0.76。
三個問題
大卡司大IP集體啞火
SMG東方衛視總監、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在演講中列出了2018年影視圈的“怪現象”。首先是大卡司、大IP、大投資的集體啞火,他為此批評了五個敗壞行規的現象:第一是“數字老板”,為了收視率對賭的數字,壓縮制作周期;第二是“拼盤編劇”,編劇只是掛名,其實三五成群分劇本,拼湊組合急就章;第三是“過檔導演”,導演不做前期調研、后期修補,只進組撈快錢;第四是“組局制片”,制片人選演員不看契合度,只看咖位;第五是“高價藝人”,天價片酬隨口喊。王磊卿說:“對整個行業來說,必須認清兩個現實:藝人限薪不可逆轉,平臺采購限價不可逆轉。給演職人員提個醒,如果依舊守株待兔,或者繼續變著法漫天要價,那也許就是新人占C位,舊人淚茫茫。”
粉絲圈干擾影視制作
王磊卿還重點指出了粉絲干擾影視制作的現象,他用三種劇集作比喻:首先是“諜戰大劇”,現在的粉絲圈有組織有步驟,線下包場、自費廣告,外交組、投票組、制圖組無所不能;其次是“無間道續集”,粉絲圈會花錢為偶像買微博熱搜,甚至抹黑對手演員;最后是“懸疑大劇”,大號營銷、制造內幕、惡意打分……王磊卿說:“一部電視劇絕對不能被粉絲圈所綁架。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了,終將拿作品說話、拿品質說話。”
優秀獻禮劇是市場剛需
關于2019年的電視劇創作趨勢,王磊卿也進行了預估。今年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王磊卿認為,《大江大河》這類優秀獻禮劇是剛需:“獻禮劇不是應景之作,而是精品之作。”此外,精純劇也是一種趨勢,王磊卿以今年東方衛視的改革為例,認為今后電視劇生產應對照國際先進影像技術,多制作長度為30集到40集的劇集。此外,去年古裝劇遇冷也給予從業者更多的思考。王磊卿說:“跳出‘后宮頻頻領盒飯,前朝陰謀理不斷,戲說歷史圖爽爆’的怪圈,用嚴謹的唯物史觀正解歷史,用思辨性的視角進行當代解碼。中國電視行業呼喚的是直抒大國豪情、英雄氣概的史詩巨作。”
鏈接
業內人士
共話“度寒冬”
在昨日的圓桌論壇上,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天馬映像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珂,慈文傳媒董事長、總裁馬中駿,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鵬舉,共話今年電視劇行業的前景。
●冷淞:“電視臺是穩定的宣推平臺,網劇的高峰植根于電視劇的高原之上。”
●陳雨人:“資本熱錢的減少,能讓影視公司沉靜下來思考內容。同時,影視圈的領頭公司在資本充足的情況下,能抓住機遇,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
●侯鴻亮:“這次資本寒冬是一次調整,2015、2016、2017這三年,所有人都感覺影視行業的錢太好掙了。我們希望,這次行業震動,能讓一些公司及從業者成熟起來……只要你投入了真情實感,就一定能傳遞出去,像《大江大河》一樣,傳遞到電視觀眾包括年輕觀眾的心里。”
●馬中駿:“互聯網一定要選擇符合自己平臺屬性的類型,使它的品牌越來越風格化,才能抓住它的用戶。”
●孫忠懷:“制作團隊首先要自己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故事,這樣成功的概率才會高。如果只想做短線生意,很難產出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