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界、社科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
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文藝界、哲學社會科學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明方向、正導向,轉作風、樹新風,出精品、育人才等方面探索創新,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局面。
奮力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日前公布的2019年演出計劃中,有一部最新創作的京味兒話劇,講述當代科學家的故事,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劇。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說,唱響當代最強音,真實記錄、深刻反映這個杰出和偉大的時代,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廣大文藝界、社科界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在正本清源中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中展現新作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由7家擴容為15家,勇當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排頭兵;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各類項目2.5萬余項,各類成果驗收結項1萬余項,產出各類研究專著1.2萬多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界著力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勇于回答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學術創新、文藝創作開辟了廣闊空間,提供了豐富的創作主題和創新靈感。
展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引發全國觀看熱潮;點燃愛國情懷的《戰狼2》,登頂中國電影票房榜;謳歌塞罕壩精神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創下高收視率;小說《七層寶塔》關注新農村建設中的鄉村倫理變遷與鄰里道德守望……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文化文藝創作膾炙人口,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以人民為中心,提升百姓“獲得感”
2019年春節前,四川省組織“文化列車”同心藝術團來到涼山州昭覺、喜德等深度貧困縣,為當地超過3萬群眾帶來歌舞、川劇變臉、雜技等文藝表演。
小品《愛灑大涼山》講述駐村扶貧干部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故事,主人公彝族小女孩對知識的渴望,引起昭覺縣民族中學學生吉克不哈的強烈共鳴:“我和這個小女孩一樣從小熱愛學習。對我來說,知識和文化是最寶貴的財富。”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百姓送文化,到基層種文化。
在深圳,中國廣播藝術團為社區演出時突降暴雨,觀眾在雨中用掌聲、笑聲、歡呼聲為演員喝彩;在內蒙古,烏蘭牧騎演員每年為牧民群眾演出數千場,在廣袤草原傳遞黨的聲音與關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提高效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
來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201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855.80億元,比上年增加85.11億元,增長11.0%;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61.57元,比上年增加5.83元,增長10.5%。現代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提升著百姓“獲得感”。
體現文化自信 凝聚中國力量
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節在全國上映,票房超過45億元。影片擺脫了美式科幻片主導的“逃離地球”范式,傳承、體現了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神話所蘊含的深厚的中華文化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著力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作品。
從“非遺”成為精準扶貧重要抓手,到《記住鄉愁》《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國詩詞大會》等,一批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品牌廣受歡迎;從整理優秀傳統文化典籍、開通運行“中華古籍資源庫”,到推動戲曲進校園、進鄉村,一批以“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作品注重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風采。
京劇名家張火丁在紐約林肯中心成功演出全本京劇《白蛇傳》《鎖麟囊》;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觀眾中引發共鳴,《甄嬛傳》走進了美國、日本……熔鑄于民族靈魂,鐫刻著民族特征,燦爛多姿的文化名片,讓世界不斷領略東方古國的時代風采。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正在更廣闊的世界舞臺,展示更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凝聚起更磅礴的中國力量。 (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