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跟隨世界名團腳步,舞臺表演藝術主題展“擠”進劇院 到劇院看展,“藝展合一”模式在上海興起
劇場辦起展覽配合舞臺演出,從而讓觀眾了解一個院團、了解一種藝術樣式,這樣的“藝展合一”正不斷出現在申城的劇場之中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帶來的短篇精選“舞夜巴黎”日前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劇院一樓藝術長廊同時舉辦“傳奇與杰作”特展,收錄了舞團16位“明星舞者”和12部最佳保留劇目的圖像資料。趁著世界名團“駐留”申城的難得機會,上海大劇院還安排了“演前談”“對話大師”“大師工作坊”等藝術體驗和美育活動,給上海藝術愛好者帶來難得的互動交流機會。
如今,看展與觀演并行的“打卡”方式,已經成為藝術愛好者的“心頭好”。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期間,芭蕾舞劇《敦煌》嘗試“藝展合一”理念,以主題展的形式傳遞舞劇背后的“敦煌精神”。作為藝術服務的一種拓展,“藝展合一”在業內人士看來是舞臺的延伸,讓觀眾可以更深入了解表演、音樂、舞美等藝術知識,體驗多維度的文化氛圍。一些世界級著名劇院甚至擁有自己的劇院藝術博物館,可見“藝展合一”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延伸舞臺藝術,把展覽搬進劇場空間
“傳奇與杰作”特展中,演出、展覽與講座、課程等體驗性美育活動結合,是上海大劇院在“藝展合一”策劃上的亮點。通過展覽和藝術教育、藝術交流等渠道的推廣,大劇院不僅增加了觀眾來源,也增加了觀眾群體黏度。
前不久在東方藝術中心演出的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也同期推出過“芭蕾在中國”主題展。通過實物和圖片集中展示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芭蕾從萌芽到發展的歷程,其中就包括《紅色娘子軍》《天鵝湖》的六套演出服飾。
“芭蕾在中國”是東藝“藝展合一”新模式的初體驗。據悉,在即將到來的演出季,東藝還將圍繞裝置藝術作品,把一座小型美術館搬進劇場,以復古風畫作的方式推介年度最佳演出。“未來劇院不僅是演出的場所,也將逐步策劃各類畫展、雕塑展、攝影展,成為更加多元化的藝術平臺。”東藝品牌部經理顧圣音告訴記者,觀眾來到劇場等待演出開幕時,除了翻看節目冊、購買衍生產品外,還可以看到精彩的藝術展覽,復合型的展演會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考驗劇場運營策劃,也需要城市服務配合
從單一功能的劇院向表演藝術中心乃至文化藝術中心轉型,是世界大型劇院的發展趨勢。
記者了解到,首爾藝術中心的主要建筑物就包括歌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和書法藝術博物館。每年,首爾藝術中心會舉行千場音樂會、戲曲表演、舞蹈表演,以及超過100個展覽和教育活動。英國皇家歌劇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等世界著名劇院,也都在有限的空間內專門設置了自己的劇院藝術博物館。
由于歷史原因,世界上許多古老的劇院都遇到了空間不足的問題,而我國新近建造的許多劇院具備寬敞的公共空間。如何利用“后發優勢”,通過“藝展合一”為觀眾介紹相關知識,多維度傳播表演藝術,是每家大型劇院都需面對的課題。
北京國家大劇院正舉辦“傳承的溫度——戲劇服裝作品展”,許多藝術愛好者為此專程走進劇場。據悉,國家大劇院建院以來,每年舉辦的展覽數量平均在36個左右,其中大型展覽數量達14個。
通過“藝展合一”“展演講融合”等方式,形成特色鮮明的藝術展覽核心,是否能成為我國大型劇院多元多維發展的一種路徑,值得業界關注和思考。業內人士表示,要讓劇院成為多元藝術中心,不僅需要劇院本身提高運營管理和策劃能力,相關的交通、餐飲等城市配套服務需要同步跟上,才能培育出去劇場看展覽的文化消費習慣。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