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景區西側的近代歷史文物建筑群內,音樂老師涂涂開著手機導航走在街巷中。經過幾番尋找,她來到了一棟名為煙臺鋼琴博物館的建筑跟前,花60元買了一張門票,走了進去。
煙臺鋼琴博物館是由當地一位企業家建立的民辦博物館,里邊陳設有400多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鋼琴,制作年代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不等。涂涂說,煙臺鋼琴博物館是她此次到煙臺旅游的意外收獲。她在天津某高校的音樂專業擔任教師,對各類樂器情有獨鐘。
“本來想到煙臺山景區玩。但在地圖上一搜,出來了煙臺鋼琴博物館,就趕過來看看,感覺太棒了。”涂涂說,這些年她去過很多城市旅游。除了欣賞自然風光,最吸引她的莫過于各地的特色人文景點。她認為,人文景點才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煙臺坐落在山東半島的東端,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到暑假,外地牌照的汽車就擠滿了這座城市的街頭。
近幾年,在全國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煙臺不等不靠,將深挖文化內涵作為推動城市旅游產業提檔升級的關鍵。為凸顯重視程度,煙臺市委、市政府將文化和旅游產業作為全市未來幾年重點培育的八大主導產業之一,明確鼓勵社會各界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
提起煙臺市牟平區的養馬島,如今在全國很多網友心中可謂不折不扣的“網紅之地”。2018年,因為部分網友用“抖音”短視頻的形式拍攝了養馬島的秀美風光,這座以前在國內旅游領域籍籍無名的小島迅速走紅。
養馬島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的車曉平,對島上這兩年來的變化有深切的體會。“兩年前我從大學畢業來到島上工作,那時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少,養馬島就是當地一個擁有8個漁民村的普通小島。”車曉平說,這兩年,借助新媒體巨大的傳播力,養馬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島上在高峰時日均接待游客約2萬人次。
相傳,養馬島因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養馬而得名。厚重的文化底蘊,也為這座小島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車曉平認為,現在養馬島的開發還處在初級階段,以后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勢必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文旅融合的優勢留住游客。
從養馬島往西北方向,沿高速公路走100公里,就來到了素有“人間仙境”美譽的煙臺蓬萊市。這座縣級市的城區北側緊鄰渤海,氣候宜人。
進入7月,蓬萊市的蓬萊閣景區再次進入了客流高峰期。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通過高鐵、大巴等來到這里,只為親身體驗“八仙過海”傳說的魅力。
“蓬萊閣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八仙過海’的傳說,是景區吸引游客的‘王牌’。”蓬萊閣景區講解員張偉告訴記者,這幾年,景區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方式與載體。通過強化非遺項目保護,加大對歷史文物的內涵挖掘力度,一批特色體驗線路被打造出來,深受游客的歡迎。
有限的景區、景點資源,無法充分展現煙臺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為此,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從“開門辦文化、辦旅游”的理念出發,推出了系列亮點舉措。
今年3月,首屆煙臺市民文化節啟幕。與其他地方“有時有晌”的節慶賽事不同,煙臺市民文化節是貫穿全年的活動。
“截至目前,首屆煙臺市民文化節的‘春之聲’活動已圓滿結束,共舉辦了2200多項展演。‘夏之舞’系列活動正陸續開展,其中濱海現代音樂會吸引了各地18個樂隊參加,極大豐富了游客在煙臺的夜間生活。”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翟明江說,煙臺確定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仙境海岸、鮮美煙臺”。煙臺豐富的歷史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是打造這一形象的重要驅動力。
推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動,離不開對紅色基因的傳承。
2018年7月,煙臺膠東革命紀念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很快就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個熱門景點。講解員楊楠說,很多游客來到這里,通過聆聽講解、參觀展板,了解了膠東地區的紅色歷史,對煙臺這座城市有了更加立體的認知。
“一些外地旅行團,經常會打電話來館里,提前兩周預約參觀展覽。”楊楠說,近年來,紅色主題游的升溫趨勢明顯。很多家長評價道,煙臺膠東革命紀念館是讓孩子們成長的“第二課堂”。因為在這里,孩子們體味到了當下好日子的來之不易。
翟明江說,未來煙臺市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打造一座有文化內涵與文化溫度的城市。“我們要讓游客在煙臺不僅能看海、吃海鮮,還能親身體驗膠東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街頭巷尾的文化場館,提高游客們的文化獲得感與滿足感,讓他們‘以文化的名義’愛上這座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