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著電競的幌子談戀愛”?業內人士:這太正常了!
影視電競男神接踵圈粉,現實中呢?
最近,熱播劇《親愛的,熱愛的》中,男主韓商言作為“網絡安全大賽”的名選手,在退役后帶領團隊重新追尋夢想的情節,引起一些電競愛好者的共鳴。主演李現成為女粉絲的“現男友”之后,楊洋在青春熱血勵志劇《全職高手》里演繹的電競男神葉修也接踵登陸圈粉。而現實中,電競夫婦若風戚藍尹也走進真人秀《我家小兩口》曬起了幸福生活。記者采訪業內人士,起底真實的電競男神。
影視火到綜藝,李現劇中豪宅也被買下?
《親愛的,熱愛的》中,撇開“發糖”體質不談,與以往偶像劇中背靠公司、身家數億的霸道總裁人設不同,韓商言是一個有著“靠比賽為國爭光”夢想的年輕人,盡管在十年前離開了自己的團隊和隊友宣布退役,但轉為幕后的他一手操辦起新的戰隊,幫助新的年輕人實現曾經的夢想。韓商言的受歡迎程度,從粉絲的“硬核追星”,買下劇中韓商言所住的豪宅就可見一斑,據說粉絲直接將李現的房子買下后,還要求按照劇中韓商言的家的裝修風格來裝修。劇方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房子就在上海佘山腳下,但此事還真沒求證過。
《全職高手》里,楊洋塑造的“電競大神”更為完美純粹,在人生遭遇清零后再度崛起、實現夢想的人設,十分青春熱血。從目前更新的8集來看,對原著的還原度頗高,也有人預測大神“葉修”有望成為“八月男友”。盡管該劇主張“不言情只追夢”,實際上,楊洋早在2016年就憑借校園電競劇《微微一笑很傾城》里“游戲大神”的定位,俘獲了一大片少女心,這次魅力男神的定位,吸粉實力也不可小覷。
生活中,電競男神的日常到底是怎樣呢?真人秀《我家小兩口》中,若風戚藍尹的日常互懟模式揭開了這對電競小兩口的日常。若風是電競圈的老前輩,曾經創下帶領WE戰隊拿下中國LOL第一個世界冠軍的好成績。退役后,若風做起了游戲直播和游戲解說員。而妻子戚藍尹生娃前的工作也和游戲有關,曾主持游戲直播節目,被粉絲稱為“游戲女神”。兩個人也有一起“扮老”、浪漫二次求婚的甜蜜瞬間。網友評價說,他們打打鬧鬧,甜蜜有加,也是一種屬于他們的幸福。
電競行業逐漸被正名,但公眾態度仍審慎
曾幾何時,打游戲被視為孩子“不務正業”,更是導致網癮少年的罪魁禍首。在國內一批又一批電競人的堅守下,電競慢慢得到正名。2008年,電競被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2016年,教育部增補電競運動與管理專業;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公布了一批新的職業信息,電競運營師和電競技員出現在其中。
南京市電子競技協會執行主席、未來電競峰會創始人張海華告訴記者,“過去有學生打電競拿了金牌,還被學校開除的事情,沒錢參加比賽,還要到處湊錢。而當下,不少有天賦的年輕人,從事與電競相關的職業,能夠很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近兩年來,電競(電子競技游戲)已經成為新的市場風口。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為429.8億元,2019年,預計可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30.5億元。而電競的用戶規模到2019年預計可達4億人。
當下電競是“以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綜合性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腦的協調能力”,“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適用于電競,所有運動員也都是為了冠軍而來。
電競早就與影視行業密切相關。早前,不少影視公司注意到電競行業的熱度,從愛奇藝網劇《電競高校》上線三天便收回成本,再到今年王一博主演的《陪你到世界之巔》,電競題材在慢慢成為IP改編的新寵。此外,很多明星也都將朋友圈向電競選手敞開,像周杰倫、蕭敬騰都有自己的電競俱樂部,不少電競明星的身價堪比明星。
在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iG戰隊的獲勝之前,公眾對電競的負面刻板影響仍未去除,以電競為主題的影視劇非常稀少,制作成本普遍不高,關注度也不高。但從《親愛的,熱愛的》將電子競技更為CTF(網絡安全大賽),《全職高手》純網播及低調上線,也反映了人們對于電競多少還是有些誤讀,態度仍比較審慎。
不愁找女朋友,但內心沒那么強大
有人說,為了吸引女性觀眾,之前不少電視劇“打著電競的幌子談戀愛”,對此說法,張海華笑說,這太正常了,電競本來就跟談戀愛密切相關,“又帥又會打電競”跟過去“又帥又會打籃球”是一個意思。電競男神旁邊總會有喊著“帶我升級”的女生。“可以說,在我們業內,打游戲打得好的男生,一般都不愁找女朋友。”
在《全職高手》中有這樣的情節,因為葉修不配合公司的商業發展需求,隊長位置被新人奪走。張海華說,這體現國內電競行業注重商業化的特質。特別殘酷的是,“只會打,但不會表達;只會打,但長得不好的選手,就不被市場青睞。直白說,刻板印象中的情商不高、顏值不高的IT男,就不具賣點,就很難出來,也很難被大眾了解。電視劇中的男神形象,首先就符合的市場需求,顏值高。”
張海華透露,在這個行業,不少人年紀輕輕就賺到很多錢,但他們的內心并不成熟,也沒那么強大。尤其在高校設立相關專業之前,選手大多來自非高校,文化水平和自我約束能力也未必跟得上,也給行業發展、選手進一步出圈、為大眾所熟知帶來障礙。
一碗青春飯,國內市場仍缺乏規范
從《全職高手》來看,跟其他體育運動相比,電競訓練感覺好像很“宅”,好像一天到晚窩在電腦前打游戲。事實上并不總是如此。張海華說,電競考驗腦力、手速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運動員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
電競也是吃“青春飯”的,一般來說,電競選手的競賽生涯只有短短幾年時間。張海華說,其實電競選手除了日常訓練外,每天也會有一定的運動時間,專業的電競團隊還會有專業的訓練師、心理輔導師、體能訓練師等。如果保養得當,可以達到十年,但由于國內市場缺乏規范,沒有晚上的管理體制,導致電競選手的夭折率很高。“比如手指、腰部、肩部都很容易受傷,但作為競技項目,還是模仿足球、籃球,而沒有更科學的按摩和恢復方式,這樣長期就會透支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