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琉璃瓦,亭臺樓榭,書香四溢,在這里閱讀是享受,在這里工作像神仙。”安徽省銅陵市第二中學的王利華老師最近有了新兼職——城市文化地標天井書院的執行管理員,負責天井書院的日常運營和管理。
在銅陵市,和天井書院一樣的網紅閱讀點還有坐落在長江邊上的濱江碼頭書屋,它最近被《建筑師雜志》評為“中國25個最美書屋”之一。
銅陵市文旅局公共文化科科長余亮說:“從2015年我們建成安徽省首家集閱讀、觀景、休閑、沙龍于一體的全民閱讀點以來,已建成了50余個全民閱讀點,遍布城市各個角落,形成市民‘十分鐘閱讀圈’。”
銅陵,中國古銅都,已有3500年產銅史。如今,這個依礦而建的城市,正在讓“書香”彌漫全城。
網紅閱讀點扮靚古銅都
王利華愿意每天從家里徒步去上班,一路上穿越天井湖風景區,再移步換景到花園一般的天井書院。“我們也想在徐徐清風中品茗閱讀,過上詩意棲居生活。”
天井書院是一座依湖而建的四合院式徽派建筑,占地1000余平方米。“這個全民閱讀點是銅陵市開展‘傳家訓、育家風、立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程的展示基地。”銅陵市委宣傳部干部科科長張育是“天井書院”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的見證人之一。經歷兩年,天井書院開門迎客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張育感慨道:“從雜草叢生到有序運營,說明圖書館不怕偏遠,舒適才是‘硬道理’。”
濱江書屋的前身是江邊的廢棄碼頭,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設計成伸到江面的“懸浮盒子”形狀的全公益創意書屋,加上“藏經閣”式樣的書架,立刻成為長江邊一道亮麗風景。在這里,市民可以在底層休閑、中層閱覽、頂層觀江。
變廢為寶的碼頭書屋、湖中瑰寶天井書院、鳥語花香的南湖書屋、鬧中取靜的銅霞書屋、承載歷史的博物館書屋、匯集全國期刊的白墻畫室……每一個全民閱讀點都各有特色,自帶“忠實粉絲”,讓千年銅都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外來務工人員余慶已經在銅陵生活多年,他和愛人最喜歡逛的就是這些風格別致的書屋。“不大的屋,汽笛悠長于空曠,書香的氣息徘徊在心底。”他在微信上用詩化的語言贊嘆這座城市的變化。
打造立體式公共文化服務
“上大學時每次放假都不知道去哪里看書,現在糾結的是去哪個閱讀點看書。”剛從南京大學畢業回家鄉的90后兒童文學作家汪琦驚嘆于城市文化氛圍的日漸濃郁。
每到周末,汪琦總是很糾結,“方圓十里可去的閱讀點從屈指可數到數不勝數,一個更比一個美,真難取舍。”在汪琦看來,這些精致的閱讀點對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意義重大,尤其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優美的環境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這些全民閱讀點藏書少則幾千冊,多則過萬,內容涉及諸多門類,還有專門的銅陵本土作家原創書籍可供借閱。目前,已經有10余個閱讀點與市圖書館實現圖書“通借通還”,隨便一個閱讀點都可以歸還在上一個閱讀點和圖書館借閱的圖書,極大地方便了市民。
細心的市民發現,從國慶節起,在銅陵市諸多景區、廣場豎起來一個個小型的“藏書盒”,這個名為“銅都書巢”的圖書漂流微型閱讀設施給喜愛閱讀的人帶來更多的便利。據了解,“銅都書巢”作為一個迷你的“閱讀空間”,是銅陵繼城市閱讀點、總分館建設、“圖書館+”、“閱享寶貝”閱讀成長計劃、“月讀公社”等閱讀服務品牌建設后為打造立體式公共文化服務的又一個創新舉措,旨在進一步延伸和豐富市民的閱讀途徑,讓市民群眾更便捷的享受閱讀。
全市首批共投放30個“銅都書巢”,外觀設計采用中式簡約風格,每個“書巢”能容納30至100余本書。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拿走一本,放下一本”的“圖書漂流”模式,實現了讀者之間的“交互”,讓“藏書盒”實現了“常換常新”。讀者打開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打開“書巢”的智能門鎖,放下一本自己的書,拿走一本心儀的書,后臺管理者則可以清晰地看見操作人的信息。
“碼頭書屋和天井書院之間大約有5分鐘車程,從這兩個全民閱讀點驅車前往市新華書店均不到10分鐘車程。再加上30多個‘書巢’,閱讀正在變得越來越便捷。”銅陵市學習辦副主任殷紅衛介紹,近年來,銅陵為了全面提升市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全力打造“十分鐘閱讀圈”,充分利用接待點、驛站等優質資源建成環境優美的閱讀點。
除官方建設運營的全民閱讀點以外,銅陵還積極撬動民間資本加入進來。文化名家長峰文創工作室經營的公益性“全國期刊閱讀點”就是其中一個,內有全國每個城市的期刊,供市民群眾借閱研讀。它所在的白墻展館也逐漸成了市民的“文學沙龍根據地”。這樣的社會化加盟點,在銅陵目前已有20余個,呈現出民間資本與官方資源“合力共贏”的良好局面。
(本報記者 常河 本報通訊員 馬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