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在成都主持召開天府旅游名縣建設座談會,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縣紛紛報出了自己的成績單。今年1月至9月,10個命名縣接待國內游客1.17億人次,占全省18.8%;接待入境游客108.2萬人次, 占全省的36.2%。
四川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發展,以天府旅游名縣為抓手,推動新一輪縣域經濟快速增長,各地命名縣、候選縣使出渾身解數,不斷創新,爭當“優等生”。
“四川模式”
文化旅游經濟新發展
4月2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命名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的決定》,青羊區、都江堰市、劍閣縣、峨眉山市、閬中市、長寧縣、廣安區、汶川縣、稻城縣、西昌市10個縣(市、區)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30個候選縣也脫穎而出。
一石激起千層浪。每年10個名額,天府旅游名縣這個金字招牌含金量十足。對命名縣一次性給予3000萬元、一次性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150畝等獎勵政策,激發四川各地形成了競相發展文化旅游的“賽馬格局”。
評選天府旅游名縣開創了文化旅游經濟發展的“四川模式”。在天府旅游名縣評選的帶動下,四川21個市 (州)、116個縣 (市、 區) 先后召開了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或推進會,普遍建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各地陸續出臺了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經濟的規劃、政策和措施,不少地方還鮮明地提出了“文旅強市”“文旅興縣”等戰略,更有市(州)出臺了鼓勵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重獎政策。
金字招牌
帶來游客、投資兩旺
“文化和旅游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大、資源消耗小、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是符合四川省情、富有巴蜀特色、最能吸引人氣和財氣的綜合性產業。”天府旅游名縣建設座談會上釋放的信息表明,近年來,四川省委堅持把發展文化旅游擺在突出位置來抓,打出一套聚焦發力、融合創新的“組合拳”,收到良好成效。
數據顯示,四川省首屆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剛剛結束后的“五一”期間,10個命名縣游客猛增,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0%和25%。
為帶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讓命名縣和候選縣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四川組建了天府旅游名縣文旅發展聯盟。聯盟不僅組織交流培訓,還集體赴北京、重慶、陜西、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的大型文化和旅游節會上組團宣傳推介四川文化旅游。
天府旅游名縣知名度、美譽度鵲起,帶來游客、投資兩旺。“十一”黃金周期間,命名縣和候選縣共接待游客3157.9萬人次,約占全省的47%。截至10月底,命名縣和候選縣文化旅游項目實際投資達872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德國途易集團落戶都江堰,國際戲劇節、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永久落戶西昌,全球第二大主題樂園、中國首個樂高樂園落戶眉山。
排名競爭
促進各地修煉內功
記者了解到,天府旅游名縣從多方面綜合評定,除旅游總收入等硬性指標外,申報縣還要進行排名競爭。各地為了爭當優秀,紛紛修煉內功,各出奇招,將“以游客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發揮得淋漓盡致。
坐擁杜甫草堂、青羊宮、寬窄巷子等文化旅游資源的成都市青羊區,正在系統構建文化旅游場景,推動歷史文化資源價值轉化,高標準推進“三街兩坊五景”建設,積極推動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標塑造。
今年國慶假期,各地游客在都江堰景區門口排隊的情況得到明顯緩解,這得益于該景區5月完成的票務系統升級改造。新升級的票務系統實現了刷身份證或刷臉購票、檢票、進園,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廣大游客。
廣元市劍閣縣加大投入,為“大蜀道”文化旅游項目等投入超百億元的資金;峨眉山風景區邀請了文化旅游行業專家把脈問診,形成《峨眉山5A級旅游景區整改提升方案》,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提檔升級。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進行了文化旅游軟實力升級,創新文旅融合,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吸引全球目光。南充市閬中市發展“月光經濟”,推出古城“新八景”“光影秀”等特色夜游產品。宜賓市長寧縣深挖“一根竹”資源,形成了竹文化發展體系。廣安市廣安區突出“紅綠相間”,將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相結合,開啟了農業旅游融合規劃。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大打“熊貓”牌,康巴藏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則依托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推介脫貧攻堅項目……
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的“領頭羊”各出奇招,帶動了各地候選縣的服務創新和理念創新。
按照規劃,四川將通過5年努力,建成50個天府旅游名縣。為了把該品牌做實,真正做強文化旅游經濟,四川先后組織候選縣負責人赴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考察學習,組織專家深入候選縣指導,在四川各地培育出了一批月光經濟、數字文化、動漫游戲、研學旅游、精品民宿等新業態和新產品。
數據顯示,1月至9月,四川實現旅游收入9333億元,其中10個命名縣占四川省旅游收入的11.2%,30個候選縣占25.6%。天府旅游名縣成為各地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縣域經濟中展現出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