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記者成琪)指數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晴雨表。2019年12月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和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承辦的“2019中國文化產業系列指數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會上發布了2019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和2019中國文化消費指數。
2019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也是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第十次發布,中國文化消費指數第七次發布。兩大指數通過對國家相關統計數據及市場調研數據的綜合分析,客觀反映了我國各省市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發展的總體情況、主要特點和未來趨勢。
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對今年的指數結果做出解讀。
文化產業發展均衡性趨于穩定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由產業生產力、影響力和驅動力三個分指數構成。生產力指數是從投入的角度評價文化產業的人才、資本等要素和文化資源稟賦;影響力指數是從產出的角度來評價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驅動力指數是從外部環境的角度評價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創新環境。
從綜合指數來看,北京憑借文化產業影響力和驅動力的優勢依舊處在第一的位置;浙江在文化產業生產力、影響力和驅動力方面表現均衡,再次排名第二;重慶在驅動力和生產力方面持續改善,再次進入前十名。
2010-2013年各省市文化產業變異系數明顯下降,2014-2019年略有起伏,處于基本穩定狀態,說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均衡性趨于穩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隨著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持續發展,東部地區文化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會更加均衡。”曾繁文說。
文化消費綜合指數降低
從發布的2019中國文化消費指數來看,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較去年有略微降低,文化消費環境指數逐年上升,近五年文化消費能力停滯不前,今年的文化消費能力指數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從區域角度看,東中西部地區差距仍然較為明顯,但在環境和滿意度上趨于均衡,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是文化消費的主要矛盾。
從城鄉角度看,近七年的數據顯示,城鄉居民文化消費差異依然呈現出明顯差距,但今年城鄉差距在去年拉大的情況下有所收窄。
不同性別文化消費綜合指數基本持平,二者在文化消費環境、能力、滿意度指數上差距不大,男性文化消費意愿高于女性,消費水平指數則是女性高于男性。
在不同年齡群體當中,26-40歲居民依然是文化消費的主力軍,其中文化消費環境和滿意度指數最高;17歲以下居民的文化消費意愿指數最高;66歲以上居民的文化消費時間最長。
不同學歷人群的文化消費差異明顯,其中碩士及以上人群的文化消費指數明顯優于其他學歷,尤其是文化消費意愿和能力指數。
數據顯示2019年十二項文化產品的消費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五大文化產品或服務依次是:電視廣播,電影,網絡文化活動,圖書/報紙/期刊,文化娛樂活動。和去年相比,電影的受歡迎程度有所提升,超越網絡文化活動。
在更傾向于國內還是國外文化產品的消費選擇上,電影、文化旅游、動漫、游戲這四類文化產品,國產更受歡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動漫,受歡迎程度首次超過日本動漫。
調查數據顯示,居民消費支出最大的五大文化產品或服務依次是:文化旅游,游戲,網絡文化活動,電影,文藝演出;市場成長空間最大的五大文化產品或服務依次是:網絡文化活動,游戲,文化旅游,電影,文化娛樂活動。
關于指數更多信息可關注微信公眾號“中經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