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對于在中國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人而言,通過參與春節慶祝活動體驗中國文化,是他們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一扇絕佳窗口。
觸摸歷經千年的青島即墨古城、體驗非遺民俗、學做“海味兒”年夜飯……近日,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來自巴基斯坦、厄瓜多爾、法國、津巴布韋、美國、泰國、西班牙(按國家名首字母拼音排序)等十余個國家的外國友人與當地家庭一起,啟動“嗨游青島——外國人過中國節”系列活動,同時這也是“冬游青島,樂享嘉年”賀年會活動的重要一環。活動期間,外國友人眼看、手動、心會,在包餃子、穿漢服、剪窗花、做泥塑、扭秧歌、玩皮影等中國特色民俗體驗中,感受濃郁而熱烈的年味,品味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中國文化。
著漢服謁文廟致敬孔子
漢服傳承至今已有千年,既承載著中國文化,也是中國審美意識的反映。在青島嶗山書院,來自美國羅得島州的夏必安穿上漢服,向書院老師學習漢禮、熟悉國學經典。
“學習不同的問候方式和表示尊重的方式是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第一次穿漢服行漢禮,真希望我早就試過了,因為它很舒服,讓我覺得回到過去,有機會向孔子表示敬意。”夏必安說,活動結束后,他第一時間將自己身著漢服的照片傳給家人。“這次活動是向我的家人展示中國文化的絕佳機會,他們看到照片非常興奮。實際上,他們一直都很喜歡聽我講述在中國的經歷。未來,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在中國建立自己的錄音公司,用自己的聲音傳播中國文化。”
用氣球編個喜慶中國結
迄今已經在青島工作、生活了10年的麥金星來自美國俄勒岡州。近日,麥金星興趣盎然地前往青島嶗山涼泉理想村體驗包餃子、做中國結。
“這些年來,我在中國南方和北方不同城市度過春節,了解到中國各地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也幫人包過好幾次餃子。但是說實話,我真的很不會包餃子,兩端總是擠不緊。”麥金星說,雖然對餃子和中國結制作已經很熟悉,但用氣球做中國結還是她第一次見到。“這種做法真是個了不起的主意。我從來沒有見過氣球藝術像這次活動里老師展示的那樣出色,因為他一流的示范,我對氣球藝術產生了興趣,我已經把他的聯系方式傳給了幾個朋友。”麥金星表示,今年春暖花開時,她的朋友將來青島游玩,屆時,她一定要帶朋友們也體驗一番。
觸摸指尖上的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被譽為“指尖上的藝術”。在青島平度非遺項目剪紙藝術傳承人鄭峰蕾家里,眼看著一張張紅紙在藝人巧手中變成精美藝術品,來自美國的朱迪禁不住驚嘆連連,連忙上手體驗。
“用來剪紙的紙張薄且柔軟,而剪刀非常鋒利。剪紙時不僅要保證紙張完好,又要剪出美麗圖案,非常考驗耐心。通過這次剪紙,我認識到了中國春節的另一番快樂與趣味。對我來說,這是一段珍貴記憶。”現場剪出一個象征平安團圓的蘋果后,朱迪成就感滿滿。“剪紙培訓課”后,朱迪又來到另一位民間藝術傳承人家里,觀看布老虎現場制作演示。看著制作精巧、小巧可愛的布老虎,朱迪更是心生歡喜,征得布老虎制作藝人同意后現場購買6只,她興奮地說:“我要把它們帶回美國,作為送給家人的特別禮物。”
八角鼓敲出“九腔十八調”
有“九腔十八調”之稱的膠州八角鼓,是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青島膠州市文化館非遺展廳,6名身著旗袍的青島大姨,手拿八角鼓,說唱結合,將新時代《年三十》的故事娓娓道來。
“咿兒呀,呀兒呀,咿呀咿爾呦。”欣賞完頗具中國韻味的說唱表演,來自西班牙的荷西被現場氣氛所帶動,在膠州八角鼓第七代傳人的指導下,也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國際人’,去過很多國家。傳統的中國文化跟以往我接觸的其他文化大不一樣,比如八角鼓這種古老的表演,快慢交錯、說唱結合,腔調婉轉動聽,這是一次真正的中國體驗。”
靈動泥塑激發想象力
一團灰撲撲的泥巴,在民間藝人的手里幾經把玩,就變成活靈活現的動物或人物。剛到青島平度高杰藝術館,來自泰國的吳淑蓉就被展架上高矮胖瘦各不一的泥塑作品所吸引。最終,在泥塑名家的指點下,她成功塑出一只泥豬。
“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制作泥塑,當把陶土拿到手里時,感覺要用這么軟軟的泥土塑形真的很不容易。中國泥塑的制作方法能激發想象力,也很鍛煉耐心。”吳淑蓉來到青島已有半年,她說,“我的家鄉也有泥塑,但大部分形象是盤碗。平度的泥塑形式和姿態多種多樣,異常豐富。”
油墨香中體驗活字印刷
“中國青島,是我夢想中的城市。”來自津巴布韋的孔力在古色古香的青島即墨古城感受到了別樣春節體驗。在這里,古舊機器鑄造的活字帶著時代的沉淀,孔力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尋字排版,油墨印壓,感受中國活字印刷的魅力。
孔力說,雖然在青島生活時間不長,但是他非常喜歡這里。在別具趣味的漢字尋找環節,孔力順利從上萬個活字中找到自己名字并印刷了下來,“這是我第一次體驗活字印刷,那種感覺像是在漫長中國歷史中散步。在我看來,中國歷史悠久,中國人正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方式,堅守著自己的歷史。我的家人看到我體驗活字印刷照片和視頻時非常羨慕,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美麗而友好的國家。”
尋找光與影的奇幻之旅
看著皮影戲長大的土耳其人蘇莉婭沒想到,能在萬里之遙的中國青島,尋到家鄉皮影戲的根源。土耳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之一,皮影戲正是經過這條路從中國傳入當地。
“土耳其皮影戲以‘說’為主,戲中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物,最有名的是‘卡拉格茲’和‘哈吉瓦特’。中國的皮影戲是唱,唱法很有中國味道,有點京劇的感覺,人物也很多,讓人眼花繚亂。”在青島東方影都電影博物館,蘇莉婭被中國傳統“光影”表演所震撼,也被現代電影制作技術所折服,“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體驗電影配音、剪輯、特效制作,青島的電影設施先進而完備,不愧是‘電影之都’。”
膠州秧歌混搭厄瓜多爾民歌
厄瓜多爾民歌加上中國嗩吶,再伴以青島膠州大秧歌,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在青島膠州市文化館非遺展廳內,來自厄瓜多爾的羅賓遜就體驗了這樣一把“中西混搭”的特殊表演。
“這種感覺特別美妙,我讓朋友幫忙拍了十幾段視頻,挑選其中一段發到朋友圈,點贊數特別高。”羅賓遜說,更讓他難忘的是,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他現場換上秧歌服,走起秧歌步,“看到演員們扭秧歌的時候,有一種以柔克剛的感覺,令人驚艷。但是自己真正學起來就沒那么簡單了,手、腳、腰都要恰到好處地用勁兒,以后如果有機會,真想讓我的家人也一起體驗一次。”
萊西木偶演繹“雙變臉”
令人驚嘆的川劇變臉素來是廣受外國人喜愛的中國傳統表演之一。在青島萊西木偶文化藝術館,木偶與變臉融合為全新的“人偶雙變臉”,升級版的表演讓來自伊朗的薩汗連連驚嘆。
“木偶正在跟我握手的瞬間,‘啪’地一下,木偶變臉了,演員也變臉了,這一切就發生在我眼前,太震撼了。在第一個表演里,演員操控手里的木偶舞動12米長水袖,既美麗又優雅。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每一種表演都讓人舍不得眨眼。”想起剛剛欣賞的木偶表演,薩汗嘖嘖稱奇。“萊西木偶戲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們館內陳列的西漢木偶距今2000多年,有‘天下第一偶’之稱。”萊西木偶戲第五代傳承人姜玉濤介紹說。
學做“海味兒”年夜飯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達莎興致勃勃跟隨青島知名大廚體驗食材采買、青島特色菜烹飪及美食品鑒,感受到了別具特色的青島味兒中國年。
一大早,達莎就跟主廚一起到市場采購食材。新鮮的加吉魚、八帶、蠣蝦、嶗山菇、膠州大白菜……不一會兒,她的菜籃子就塞得滿滿當當。在主廚手把手的幫助下,達莎參與烹飪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嶗山香菇加散養雞代表獨具嶗山特色的山野田園風味;紅彤彤的辣椒澆在加吉魚身上象征“增加吉祥”“年年有余”“紅紅火火”;外形頗似元寶的翡翠膠白肉水餃寓意“招財進寶”……達莎說:“我來青島兩年半了,剛開始不太習慣海鮮,現在對海鮮簡直是酷愛。聽大廚介紹說青島是‘國際海洋美食之都’,我能在這里生活太幸福了。”(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