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了,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國家網信辦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應援打榜、刷量控評、大額消費等行為。
飯圈,即粉絲聚集形成的圈子,作為當下娛樂文化和網絡文化中頗具代表性的群體,擁有其獨特的文化。近年來,隨著流量經濟、粉絲經濟快速崛起,飯圈行為屢屢“出圈”,日益呈現出低齡化甚至病態化傾向,有些行徑甚至突破了法律邊界。整治亂象,并非否定未成年人的文化訴求和興趣愛好,而是鼓勵倡導健康的飯圈文化。
傳播學信息繭房理論,指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引導,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繭房中。飯圈可謂是受信息繭房影響的典型之一。粉絲在個人興趣引領下,長期沉浸滿足于與娛樂相關的信息圈,失去接觸其他不同信息圈不同話題的機會,導致認知和思想封閉,表現出一致維護圈內偶像形象和利益的舉動。顯然,長期沉浸在圈內話語體系中,對圈外他人和公共事件漠不關心,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粉絲易被飯圈裹挾,與社交媒體高度娛樂化、過分追逐利益有關。隨著科技進步和網絡發展,如何招攬更多用戶、吸引更多流量,成為社交媒體考量的重點。為投其所好,一些社交媒體不惜制造各種與明星相關的榜單,讓粉絲釋放追星熱情,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低俗內容滿足粉絲訂閱需求。這種看似定制化、精準化服務,催生了注水和畸形消費的產業鏈,也加速了信息繭房效應的形成。此次嚴厲打擊誘導未成年人應援打榜、刷量控評、大額消費等行為,大力整治煽動挑撥青少年粉絲群體對立、互撕謾罵、人肉搜索等行為,嚴查處置飯圈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等違法違規賬號,就是要加強媒體行業監管、強化媒體社會責任,破解信息繭房的負面效應。
專項整治雖好,但必須認識到,飯圈信息繭房效應形成的另一個主體是粉絲自身。粉絲流連飯圈,往往是為滿足興趣需求與心理認同,但尚未意識到由此產生的弊端,或雖已意識到卻難以自拔。尤其是低齡、自制力差、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飯圈中非理性的群體意識影響,產生偏激行為。年輕人需要學會自我成長,政府、媒體、社會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擺脫信息繭房的束縛。比如,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務,鼓勵未成年人探索未知領域,將單一興趣逐漸發展成為多元愛好,防止沉溺網絡追星忽視現實社會交往。提供高質量信息服務,引導未成年人提高獲得、分析、辨別信息內容的能力,使其能夠冷靜理性思考問題,自覺抵制偏激觀念和非理性言論。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更應勇敢正向發聲,正確引導粉絲。
年少難免輕狂,打開自己、改變現狀,才能走出信息繭房,擁抱真實世界。個人提升網絡媒介素養、媒體加強自律引導、社會提供支持幫助,各方共同努力,構筑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讓飯圈健康發展,讓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