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宣部等多部門共同主辦的《奮進新時代 禮贊奮斗者》音樂詩歌詠唱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引發熱議。詩歌詠唱會以詩歌的文學魅力和音樂的藝術張力,深入宣揚“最美奮斗者”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熱情謳歌共和國的建設者、新時代的奮斗者,表達對“最美奮斗者”的禮贊。詩歌詠唱會場面宏大,形式新穎,感動了無數觀眾。
用故事表現“最美奮斗者”和“最美奮斗集體”的一個個側面。詩歌詠唱會分為“我的偶像”“你的畫像”“他的形象”三個篇章,呈現了287名“最美奮斗者”和22個“最美奮斗集體”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詠唱會大多通過小品的形式將故事引出,比如,“我的偶像”將少年心中的偶像呈現在由演員春妮和一幫小學生組成的“課堂”上。小學生用稚嫩的聲音說出心中的偶像:堅定勇敢的人、敢做先鋒的人、努力奮斗的人、心懷天下的人、無私奉獻的人、不懼犧牲的人。為保家衛國獻出生命的黃繼光;一生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功勛赫赫卻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老英雄張富清;守島32年,舍小家顧大家,喊出“守島就是守國,國安才能家寧”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他們的故事被重新講述,這時候,觀眾和誦讀者一起被他們的故事吸引、感動,心靈受到洗禮,精神受到振奮。
塑造人物直抵觀眾心靈。晚會屬于舞臺類文藝創作,遵循文藝創作規律,需要用形象說話,而形象塑造得成功與否,與詩歌作品以及朗誦者的朗誦表現密切相關。如果內容空洞,人物形象不夠真實飽滿,再好的聲音和表演都是蒼白的。這臺晚會借助小品和合唱娓娓道來,為我們推出動人的人物群像,帶我們重新走近鐵人王進喜、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營業員張秉貴、“時代楷模”廖俊波。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拼搏奮斗,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晚會用詩歌為他們畫像,詩歌、音樂、朗誦完美配合,英雄的畫像徐徐展開,帶給我們震撼與感動。
詩歌以其特有力量引發共鳴。好的詩歌可以細細品讀,也可以高聲朗誦;可以是清清流水,潤物無聲,也可以是黃河大浪,滔滔不絕。朗誦詩歌的魅力在于朗讀者讀出詩人心底的世界,讀出人類共鳴的情愫。我們在詩中聽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決億萬人吃飯問題的事跡;看到了90后大學生村官黃文秀用短暫的青春為鄉民帶來希望。還有顧方舟、屠呦呦和為麻風病患者帶來福音的李桓英,這些年邁的科學家,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只為人類尋找生命的奇跡。
在這個有著古老詩歌傳統的國度,讓詩歌承擔引領潮流,喚醒民族精神的大任,這是值得稱道的。中國自古不乏為民請愿者、為國捐軀者、為科學不畏犧牲者,這些形象和故事理應被銘記。《奮進新時代 禮贊奮斗者》音樂詩歌詠唱會在用藝術的形式書寫英雄、謳歌崇高、傳承奉獻精神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希望今后這樣的嘗試越來越多。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