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聊城到廣西梧州帶孫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釘子、膠水,一榫一卯做出魯班凳、木拱橋、會行走的小豬佩奇等木器,讓中國傳統木工技藝綻放出令中外人士驚嘆的光彩,他也成了走紅海內外互聯網的“阿木爺爺”。
因制作了由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個榫卯基,外加27道鎖環環相扣的世博會中國館模型,王德文被網友譽為“當代魯班”。王德文展現的“神秘中國技術”,不僅引發國內媒體關注,更讓國外網友嘆為觀止。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阿木爺爺”王德文成了繼李子柒后又一位中國網紅,視頻累計播放量近2億次。
木工手作,最見匠心。木色、紋理、質地、造型,鋸、刨、鑿、磨,各有講究、各有傳承。老手藝屬于“慢生活”,散落在不緊不慢的時光里,講述著市井生活的美好。雖然與流水線上的效率無關,老手藝卻烙印著千物千面的獨特之美。“阿木爺爺”的微縮版世博會中國館模型,每一個凹槽、小孔都嚴絲合縫,既是一個匠心獨具的玩具,更是展示中國傳統木工文化的樣板。
百萬粉絲、上億流量,榫卯技藝精湛的王德文成為網紅,再次印證了“越民族、越世界”的老理兒。在這般火熱追捧的背后,是人們對傳統技藝與文化的認可,老手藝的那些驚艷處,多是中國傳統文明的高光時刻。不用釘子、只用榫卯,加之兩三千年前的技藝加持,牢固構架起建筑、家具、器械,仿佛“腦海里自帶軟件系統”,此般智慧,令人贊嘆。老手藝強調的是匠心獨運,萬物人為本,以情懷成事、以心血傳承。后工業時代,相較于冰冷的器械和物件,手作生產中的“人化”基因更難得、更溫潤。不管文明進化到何種程度,用心做事、用情造物的邏輯,始終是物質生產的價值追求。
今天,老手藝遇上“互聯網+”,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光芒四射,近乎失傳的技術和工藝得以存續,擱淺在歲月碼頭的這些非物質遺產終于有了乘風破浪的可能。“阿木爺爺”成了世界級網紅,至少說明兩個道理:傳統工藝不可斷代,這是文化與文明之根;質樸匠心尤須承續,這是文化與文明之魂。
如果說老物件是時間的味道,老手藝就是歷史的饋贈。讓更多的“阿木爺爺”走到前臺,讓更多的技藝堅守被贊賞、被肯定,大放異彩的中國文化必會更繁盛、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