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 2020年10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太行山旅游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微信號:cewenhua)了解,規劃范圍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 省(市),共78 個縣(市、區),總面積10.7 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030 萬人。《規劃》目標,到2025 年,太行山旅游形象初步樹立,太行山東西部重點旅游交通通道全面暢通;到2035 年,太行山成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展示國家形象、彰顯文化自信的標志性山脈和國際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太行山區自然生態環境好,區位條件優越,周邊城市群市場潛力大,也是我國旅游業發展最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已形成西柏坡、紅旗渠、云臺山、五臺山、野三坡、皇城相府、王莽嶺等旅游品牌,2019 年擁有5A 級景區14家,4A級景區124家,接待國內外游客達5.6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達4369.7億元。旅游業在太行山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特殊重要的作用,太行山區內26個原國家級貧困縣中有12 個縣將旅游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主導產業,大同、忻州、晉中、長治、晉城、焦作等資源型地區將旅游業作為實現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柱產業。
《規劃》的目標指出,到2025 年,太行山旅游形象初步樹立,多樣化旅游產品體系基本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逐步完善,太行山東西部重點旅游交通通道全面暢通,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旅游業在促進鄉村振興、資源型地區轉型和生態功能區建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到2035 年,太行山成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展示國家形象、彰顯文化自信的標志性山脈和國際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太行山東西部安全暢達旅游交通網絡全面形成,成為交通旅游融合發展和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樣板。旅游產品體系和旅游產業體系不斷健全,旅游業成為太行山區最重要的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和幸福產業。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規劃》的主要任務指出,要豐富特色旅游多元供給,有六個方面:1.加快發展生態觀光旅游,2.開發山地休閑度假旅游,3.創新文化遺產旅游,4.提檔升級太行鄉村旅游,5.拓展山地運動旅游,6.發展研學旅游。
要培育現代旅游產業體系,有四個方面:
1.實施“大景區”提升計劃。以國家4A 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為重點,推進“景區+特色村落”“景區+特色城鎮”“景區+溝域生態綜合整治”,實現景區與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提升景區輻射帶動能力,實現景區主導產業集聚。
2.有序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為重點,大力推進創建工作,按照產業集聚、要素集約、產城融合、功能集成、社會共建共享要求,搭建縣域旅游產業集聚大平臺,推進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創新。
3.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按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求,依托4 省(市)交通條件便利、保存較為完整、景觀組合度較高、旅游開發前景較好的長城區段,區分管控保護區、核心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和傳統利用區等功能定位,實施一批標志性基礎設施工程,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
4.推進旅游產業集聚帶建設。結合汾河、漳河、桑干河、滹沱河、拒馬河、唐河、大沙河等流域綜合治理,以及太行山國家旅游風景道、國家森林步道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沿線核心精品旅游景區(點)、重點旅游城市、旅游村鎮等為節點,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建設觀景平臺、汽車營地等,培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打造線性旅游產業集聚區。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