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支由公安部門和保護區管理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這支隊伍中,有不少年輕的執法員,從事著調查取證、打擊偷獵、生態普法等工作,守護著這塊沙洲。
九段沙濕地槽溝縱橫交錯,江海交匯的獨特濕地生態系統滋養出豐富的生物群。到2018年底,上海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署記錄到昆蟲403種、大型底棲動物115種、魚類135種、鳥類206種。
以前,保護區管理署執法力量相對薄弱,難以有效打擊違法犯罪。經協調溝通,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與保護區管理署開展聯合執法,專項打擊九段沙非法捕撈;2018年5月,該分局長興派出所副所長葛巍巍來到了九段沙。2016年9月開始,上海市的破壞環境資源保護刑事案件交由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集中管轄;此后,該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李怡文被選派進環資類案件辦案部門。
在他們看來,保護九段沙,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加強巡邏,對周邊地區非法漁獲物的走向、來源反復摸排
九段沙淺灘多,大船開不進去,得用小艇。遍地蘆葦,河網仿佛迷宮一般,巡邏隊員不熟悉的時候,船開著開著就會迷路。
第一次看見眼前這片綠時,葛巍巍無意欣賞,從警十年,他有自己的職業敏感:“非法捕撈的漁船又小又快,在這里躲躲藏藏,難抓。”
“有時對方仗著環境熟、船速快,從我們眼皮子底下就溜了,追都追不上。”談及偷獵者的行徑,葛巍巍氣得牙癢。
隨著常態化巡邏的展開,民警們幾乎每天都在蘆葦蕩里摸索。他們投入偵破大案、要案的精力,在加強巡邏的同時,也對九段沙周邊地區非法漁獲物的走向、來源反復摸排。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2018年10月,根據線索,葛巍巍帶隊一舉破獲九段沙一起嚴重非法捕撈案件,當場查獲蛸蜞等漁獲物近千斤,抓獲非法捕撈人員4名。
如今,白天明目張膽的非法捕撈幾乎絕跡,偷捕人會在晚上出沒。于是,夜間偵查成為民警工作的常態。為了破案,葛巍巍和同事們常常“白加黑”連軸轉,在岸上搜集辦案線索,到海里追捕偷獵船只。
偵辦環資類案件,需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嚴謹論證
“以前我從沒聽過九段沙,不知道上海還有這么一片‘世外桃源’。”35歲的李怡文,一開始對環境資源類案件并不熟悉。如今,上海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域,李怡文已經是如數家珍。
此外,她對相關知識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說電魚,傷害的不只是幾條魚,還包括一整片水域的微生物。”李怡文說。
2018年10月,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破獲的那樁非法捕撈蛸蜞案件,沒有以行政處罰結束。該局在詳細調查后立案,并于2019年3月移送起訴。李怡文作為承辦檢察官接手了該案件。
“接手這個案件,我第一反應是這可能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李怡文介紹,蛸蜞本身不是保護動物,屬于水產品。然而,依據刑法相關條款,在禁漁期或禁漁區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就會構成犯罪。
和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相比,偵辦環資類案件,需要掌握更多環境資源領域的專業知識。在李怡文手機里,自然資源、生態環保、農業等多個領域專家的聯系方式有很多;微信關注的公眾號,也多是綠化市容、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的。
為查清案情,李怡文四處請教,嚴謹論證捕撈蛸蜞對九段沙環境的損害。根據環境保護專家和上海市農業、漁政部門的相關介紹,李怡文弄清楚了捕捉這種“小螃蟹”的危害所在。
在九段沙各處淺灘之上,蛸蜞隨處可見,哪怕人走近了也不躲。“蛸蜞是鳥類的主要食物來源,大量蛸蜞被捕撈之后,鳥就缺少食物了。”李怡文明白,“這些看似普通的‘小螃蟹’一旦銳減,必定會對九段沙生態系統造成損害。”
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4名犯罪嫌疑人被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起訴并最終獲刑。
“辦好一個案子,就是一堂生動的生態普法課”
2018年底,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接到舉報,有人在九段沙毒殺野鴨,還在長興島等地售賣。到了長興島,民警們抓獲了一名嫌疑人,但嫌疑人不承認自己下毒,堅持說是撿的。
“我們擴大搜查范圍,找到了相關證據。看到這些證據,嫌疑人承認了犯罪事實,并交代已經賣掉了4只中毒野鴨。”葛巍巍說,“中毒野鴨的肌肉、血液里都有農藥成分,人一旦食用會特別危險。”通過一些線索,葛巍巍等人迅速找到買鴨人,及時避免了中毒事件的發生。2019年6月5日,犯罪嫌疑人被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嫌疑人不但被判了刑,還要賠償因破壞國家野生動物資源及水產資源造成的相關損失。
“毒幾個鴨子就要判刑了,還要賠錢?”這個案子在九段沙附近的鄉村引起不小的反響。聽到村民議論,李怡文表示:“這件案子讓村民明白,破壞生態環境,有時是要負刑事責任的。”
“辦好一個案子,就是一堂生動的生態普法課。”對此,葛巍巍感觸很深。隨著打擊力度加大、普法工作開展,這兩年,九段沙周邊非法捕撈的案件已經越來越少。“那一刻我覺得很自豪,生態這樣好,有我們的一份力。”李怡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