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過去。依照慣例,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公示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這種新型“輕遺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應用鏈條和路徑也更加清晰明確,也逐步被社會認知、喜愛和應用……
老工業城市
工業遺產項目優先
2020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申報通知,凡1980年前建成的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都屬于此次申報范圍;通知中呼吁“切實將一批代表性強、保護利用價值高的優秀項目推薦上來”;同時,也明確給出了鼓勵方向:“大運河沿線、老工業城市的工業遺產項目優先推薦。”
“國家工業遺產”的發展思路和實踐,是工業文化進步的重要途徑和標志。早在2016年,工信部與財政部就發布了“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在中國已經躍居世界制造大國之際,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進而將工業文化作為提升中國工業自身和外部多重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在發出第四批申報通知兩個月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開發銀行于2020年6月2日發布了《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強調“應突出強調其保護方式的靈活性,寓保護于利用之中,讓工業文化融入群眾生活,真正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施方案中,也明顯借鑒了一些工業城市的經驗,將工業遺產與城市功能更新、文化保護傳承結合起來,甚至引用了“生活秀帶”的規劃理念。
2020年末推出的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項目,可以視作是一系列塑造中國工業新形象的階段性戰略成果。
大運河沿線
出現工業遺產
由于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的內涵限定,導致活態的大運河沿線諸多近現代發展例證未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范圍。此次第四批工業遺產評定做了一件大好事,將“大運河沿線”列為優先考慮要素。受此鼓舞,大運河沿線至少有5省的項目申報入選,包括山東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區“德州機床廠”、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老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湖筆廠”、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口子窖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洛陽耐火材料廠 ”“洛陽銅加工廠”。
常州既是大運河文化遺產重要節點,也是近現代工業先行城市。此次入選的大明紗廠,其前身是1921年由吳縣張云搏、楊翼之等創辦的“利民紗廠”,于1954年公私合營。大明紗廠見證了中國紡織工業的百年滄桑巨變,也是運河城市歷史發展的實證。所以此次大運河沿線出現的工業遺產,可以喻為一個重要的“銜接環”,延展了大運河由農業文明轉至工業文明階段的價值鏈,也可為今后大運河世界遺產擴展項目“備好糧草”。
必須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大運河沿線的工業遺產內容,都與“大運河”內涵有邏輯關聯。下一步的工作,則期待文化遺產與工業遺產方面的專家和管理者能夠盡快辨識、梳理好相關項目,使大運河的“活態”價值得以無縫銜接和展現。
怎樣才算一個
理想的工業遺產?
從第一批申報項目開始,“國家工業遺產”的判定標準,始終強調文化遺產“真實、完整”的核心特點。如果我們悉心比對歷次入選項目,就可以發現其中任何一項都遠遠不只限于保護一兩棟歷史建筑,而是具體列出了非常多的相關“物證”,也就是更趨于能保存和闡釋一個相對完整的歷史空間。
“北京電報大樓”排在了此次公示項目的第一號。其中不僅包含位于西長安街上的北京電報大樓建筑,還有曾經使用的7512(丙)型電子管無線收報機、BD055型電傳打字機、北京電報局牌匾、晶體管電子式計費設備程序操作表,甚至電報投遞用摩托車、1952年版《標準電碼本》、北京電報局營業日戳和營業時間牌都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最令人興奮的是,每天都能聽到的《東方紅》報時曲音樂也被包含在內。
山東申報了位于濟南市市中區的“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這個項目包含了日式廠房、廠長辦公大樓、水塔、油庫、廠長和高級管理人員寓所,還有不同時代的日本剪沖機,西德車床,德國克虜伯公司、英國、俄羅斯等國生產的百年鋼軌,1911 年漢陽鋼鐵廠生產的鋼軌、蒸汽機車牛鐘以及檔案資料……這些單體工業產品或用品,個別呈現時意義不大或者文物價值忒弱;但是整體合并集成,則彰顯出難得的歷史進程“大觀”現象。
于是,一個新的傳播難題隨之出現了。拿到“工業遺產”后,價值闡釋方法是啥樣的?應在多大的空間內展示?一項理想的工業遺產,價值認定過程只是前奏;依照“保護優先,以用促保”的基本原則,價值闡釋利用才是大部頭的重頭戲。由于工業遺產的所有者、申報者大多不是文化遺產專業工作者,甚至從來沒有展示傳播的經驗,于是我們在各地看到的工業遺產利用案例,也就呈現了價值確定與價值闡釋相互脫節的現象。比如,有些只突出工業建筑而忽略了空間整體信息;有些則將遺產內容擺放在參觀路線上烘托氣氛而忽視了原址場景。
鼓勵工業產權人申報
帶來明顯社會效果
我國工業遺產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前期經歷了“專家評定”和“主體申報”兩種方法共存的實踐摸索。“國家工業遺產”則選用了由產權主體單位自行申報的方法。
那誰在積極申報?或者說工業遺產提供的社會動力是什么?
以工業企業為例,申報工業遺產時大多基于如下背景:經過多代人的努力,大型工業企業都有悠久的歷史。于是,一些企業和員工都有強烈的愿望和責任感,利用工業遺產或相關途徑,將這些豐富的文化信息記錄下來并為社會認可,這種現象在申報項目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與此同時,企業還會基于產品銷售、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借力工業遺產進行拓展。
與考古成果和歷史文物資源相比,工業遺產是新近梳理成型的文化概念,呈現了“輕遺產”的特點:年齡偏“小”、數量規模大。也就是說,舉凡此列文化遺產類型中的重頭項目,其實都已先期被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所涵括了。大批的工業遺產項目都面臨社會關注程度弱、自我保護責任重等境遇。如果不利用“工業遺產”進行名氣衍伸釋放,那幾乎都可以看作是破爛和廢墟。所以,通過申報主體承諾的方式來落實保護責任,其中蘊涵社會意義就非常大。
但是申報制也有短板。明顯的缺陷就是工業遺產所有人并不一定能基于文化遺產要求去判斷手中的工業遺存。這就導致了兩個短板現象:相當一部分優質工業遺產資源不參與認定、申報;在盤活手中的工業遺存過程中,“國家工業遺產”只是個招牌,與價值闡釋脫節。
2018年11月,四川省確定了第一批省級工業遺產項目。其工業遺產申報流程則采用了一種折中方式:既可“經工業遺產所有權人自主申請并報本級人民政府同意”,也可由“相關市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
多資源、多層級介入
全局化特點開始凸顯
目前,并不是只有工信部在發布“工業遺產”。
2019年12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15個石油石化行業項目入選。此前,國資委已先后發布核工業、鋼鐵及信息通信行業的央企工業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中,許多項目與“國家工業遺產”重合,比如“北京電報大樓”和“四川國際電臺舊址”也出現在此次第四批名單中。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四川國際電臺舊址” 雖然還不為外界熟知,但此次申請內容規模大、數量多,包含了收信、發信、地下機房3大系統,在第四批公示名單中非常引人矚目。
目前,一些省級工業遺產體系也開始初立。2018年至今,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了兩批省級工業遺產。進入2019年后,《江蘇省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湖北省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都開始公開征求意見。
值得欣慰的是,各地、各行業對工業遺產的價值認知,明顯依照了我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文物價值的認定標準,也與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保持總體一致。在此前提下,“國家工業遺產”與“中國工業遺產”“省級工業遺產”“工業文化遺產”在定義與應用范圍上并未強求一致,分別表達了各自的目標。
《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將“國家工業遺產”定義為:在中國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工業遺存。公開征求意見的四川和湖北省級工業遺產認定標準也與“國家工業遺產”保持了一致。2017年8月開始,中核集團組織開展了核工業文化遺產評選認定工作。在此基礎上,國資委于今年6月28日發布了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核工業)名錄,從近100項核工業文化遺產中精心評選出的12項“核工業創業過程中具有歷史價值、科技價值、教育價值、文化價值的工業文化遺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央企各類工業文化遺產共有700多處(個)。隨后國資委還將組織評審發布機械制造、電力等行業的央企工業文化遺產,形成更加完整的央企工業文化遺產集群。
工業遺產成為多領域、多種社會力量參與的熱門現象后,未來是否會形成統一的機制?從目前來看,已經出現了一些社會化、全局化的協同特點。四川省已經公布了兩批16項省級工業遺產,其中大部分都經推薦,進入了2019年和2020年國家工業遺產公示名單中;2019年,推薦申報的7個四川項目全部入選,獲批數量全國第一。這種目標一致、分頭行動又在程序上可以“接軌”的默契,事實上帶來了未來形成工業遺產“上下一盤棋”的浪漫聯想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