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4日訊(記者 魏金金) 作為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旅服務專題的重要板塊,“第十屆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大會”3日在京舉行。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文化領軍企業、金融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把握產業發展新機遇,聚焦產業熱點、整合優勢資源,洞悉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
不斷提升文化企業融資獲得率
“文化產業是北京市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十四五’目標明確提出北京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創意城市,在這個過程中,文化金融創新可以為文化產業提供新動能、新支撐。”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黨委委員、副主任姚力從加強政策引領、加大資金支持、降低融資成本、推進銀企對接、加快示范區建設等方面介紹了北京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有關情況。據悉,今年1-7月,中國人民銀行帶動轄內中資銀行累計向文化企業發放貸款813億元,7月末貸款余額1917億元,有貸戶數同比增長15.5%。
“我們也發現,文化產業由于抵押物和擔保不足、收益不可預見等原因,傳統金融與其融合還存在不暢通,不匹配的情況。”姚力談到,下一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將繼續聯合市區部門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完善北京市銀企對接系統與相關平臺的合作對接機制,繼續發揮央行政策資金和財政資金的合力,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抵質押模式,開發知識產權貸款、信用貸款等創新金融產品,圍繞特色產業、重點園區推出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措施,不斷提升文化企業融資獲得率,為首都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文化金融融合是多維度的融合創新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4%,居全國之首。2020年,北京市文化產業逆勢上揚,全年實現收入14209.3億元,同比增長0.9%。同年,北京文化產業私募股權融資規模、掛牌新三板文化企業融資規模、上市文化企業IPO融資規模均列全國第一。在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劉紹堅看來,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促進文化金融融合發展。
劉紹堅談到,北京市通過創新“投貸獎”“房租通”風險補償金等文化金融政策,成立“文創板”公司,引導北京銀行、華夏銀行、杭州銀行等金融企業在京設立文化金融專營機構,持續舉辦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大會和一系列文化金融峰會、沙龍等重點活動,不斷促進文化企業與金融企業合作發展。“今天的文化金融融合創新,不僅是文化與金融的融合創新,而且是學術理論的融合創新、發展觀念的融合創新、升級實踐的融合創新、國際借鑒的融合創新。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文化金融融合,必將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文化文明全面進步提供重要的現實探索和經驗總結。”
正本清源 三大趨勢開啟發展新景象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杭認為,伴隨人工智能、醫藥等技術的發展,人的可支配自由時間正不斷增加,未來將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文化休閑消費,文化產業發展長期向好。當下,各部委對未成年人游戲、藝人行為、飯圈文化、網絡影視等細分領域的監管不斷加強,這正是產業發展“正本清源”之舉,對于規范文化市場運作、打擊不法內容等具有積極意義。
陳杭表示,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三個基本趨勢,一是擁抱更高質量的內容,二是文化與科技的深度結合,三是文化與消費的深度結合。在內容方面,供給端已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行動,如深挖中國傳統元素,貼近主流文化生活,注重藝術細節,打造工匠精神,通過技術推動產品創新,限薪、限古、限集、限俗等系列政策護航,使得精品內容得以不斷提升。在需求端,渠道融合的加強和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也都在倒逼高質量內容的生產。
談及文化與消費的深度結合,陳杭認為,目前,Z世代已經成為新消費的主力軍。從完美日記到安踏、李寧,再到故宮文創,這些產品的火爆,無一不彰顯了國潮來臨。“類似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年輕人并不是更被西方文化所統治,反而是有更強的民族自信心。”
北京市最具投資價值文化創意企業榜單(第十榜)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會議期間還發布了北京市最具投資價值文化創意企業榜單(第十榜)。據悉,自2012年起,最具投資價值文化創意企業榜單已連續九年發布,截至2021年8月,入榜企業共披露融資金額515.45億元。今年推出的最具投資價值文化創意企業,是從金融機構、文創園區和專業投資機構舉薦的300余家文化企業中遴選出的,涵蓋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體育、動漫、互聯網大數據、廣告傳媒、IP開發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目前,這一榜單已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文化產業投資者的重要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東城區與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在會議現場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在鼓勵區域內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建設、加大區內文化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合作機制、研發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擴大文化金融系列活動品牌影響力等八個方面開展全面合作。這也是高標準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的重要舉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