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首個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批準組建至今,我國音樂產業園區發展勢頭不斷向好,產業集聚帶動效益日益顯現。如何進一步推動音樂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發揮好園區的引領與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前不久舉辦的2021中國(北京)音樂產業大會上,業內代表圍繞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關注Z世代音樂新消費
作為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的園區之一,“1919”園區位于北京CBD定福莊國家傳媒走廊東端,在其周邊有數所高校,聚集了不少有才華、有理想的青年。1919園區總經理高金紅談到,1919園區正在嘗試創造一些新的文化場景,以進一步增加園區文化活力。
“觀察Z世代人群的消費觀念,95后、00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給我的感受是他們的消費觀念是始于顏值,陷于品質,忠于社交。他們非常喜歡有創意性的社會空間,喜歡人性化的服務和內容,尤其喜歡那些形式好玩、內容豐富的音樂消費場景,并愿意為之買單。”高金紅認為,Z時代及其背后的音樂創作內容、音樂消費觀念以及音樂社交在當下頗有關注的必要。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新生力量,基地園區創新變革必須考慮到這一現實現狀。
科技賦能產業跨越式發展
目前,數字音樂產業已經成為音樂產業的核心產業之一。作為數字音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5G、VR、AR、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技術正在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三年前,深圳音樂科技園區開始籌備打造。圍繞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化升級、AI人工智能音樂應用、音樂創作工作室、音頻技術開發實驗室,以及企業數字化展示等方面,致力于打造集“科技+文化+服務+平臺”為一體的音樂科技集聚區。
深圳音樂科技園區相關負責人李偉佳表示,深圳是一座引領科技創新的城市,音樂產業集聚區的內容建設與運營,應與科技的發展緊密結合,用高科技賦能音樂產業跨越式發展。如何將深圳的音樂產業與科技完美融合?從一個園區的運營角度出發,李偉佳認為,應做好音樂從內容創作到市場產品的相互連接,如智能家居、AI交互等高科技的產品,其所包含的音頻等內容都與音樂文化息息相關。他還透露,今年年底或將啟動深圳音樂科技園一期建設工作。
強化平臺意識做好跨界創新
深耕市場多年,保利商業作為專注商業資產投資運營管理的平臺,通過對業態、商業模式、投資模式進行創新探索,不斷利用創新資源,賦能商業場景,打造“藝術·有趣·生活·商業”的生態閉環。
對于園區集聚區的建設和運營,保利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柯也分享了他的幾點思考。首先是平臺意識要強,抓住兩頭供需關系的同時,也要滿足中間需求的差異;其次是在內容打造和運營管理方面,要有效規避同質化問題,做好內容資源組合以及運營提升的輔助性服務;再者要有跨界思維,做好創新。“以藝術培訓機構為例,未來培訓機構發展的機會要么在社區,要么在購物中心,社區離家近,比較方便。購物中心是多元組合,讓小孩在購物中心參加培訓,家長解放自我,各自需求可以一站式滿足”。
洗牌深化倒逼精耕細作
前不久發布的《中國產業園區上市公司白皮書(2021)》顯示,“十四五”期間預計將是產業園區“大洗牌”的時期,那些能夠為企業帶來發展助力、幫助產業升級發展的園區企業,將從傳統園區盤面中不斷搶奪優質企業;那些構建了數智化平臺、實現了精細化管理的園區,將通過多園區的聯動運營和互聯合作的強大管理能力,不斷將那些缺乏大盤面經營管理能力的園區并購。
洗牌期的到來,意味著產業園區將迎來運營服務精耕細作、創新發展的新時代。談及如何打通集聚區運營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多元業態有效落地,高金紅表示,要注意強化區域協同效應,從全產業鏈條上去打通各環節的服務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嚴格遵循音樂產業規劃中的協同發展方向。“作為產業集聚區,就是要把全產業鏈和企業的生命周期拉長,讓小企業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大企業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資源,讓他們能夠把核心力量釋放出來,在園區里形成生態圈。這樣不管是從宣傳成本還是人力成本上都能大大降低企業的成本。”
音樂行業類別及其細分行業
事實上,對于投資者而言,如今在進行園區投資時,相對以往也更加注重穿透產業鏈進行布局。北京共融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劉亮談到,如果園區同時容納了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等相關業態,再加入一些新的技術,那么它就有了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視音樂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未來將出臺推動音樂產業繁榮發展的專項政策,高標準、高水平推動市級音樂產業示范園區建設。為打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產業發展空間,將通過現場表演、流動演出等方式,創建更多音樂網紅打卡地,讓音樂真正融入人民的美好生活之中。(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