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文旅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出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
如同南京大學教授、原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錢志新此前在“打破次元壁——元宇宙與文化旅游”沙龍上所說,元宇宙是一個全新的數字世界,能將虛擬與現實融為一體,“數實共生”創造出新的人類文明。也許在文旅行業嫁接元宇宙,在當前的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支撐下,依然只是處于初步試水階段,但朝著風口發力,文旅行業或許會開辟出一片新疆域。
搭建新型文旅消費場景
剛剛“出道”的美妝達人柳夜熙一舉成為新一代“虛擬偶像天花板”,這位被視為元宇宙“引路人”的虛擬人物,在其抖音視頻發布不到30小時,粉絲數量一路猛漲至130萬。由此可見“元宇宙”之熱。
另一方面,火出圈的元宇宙正成為文旅景區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
從張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到大唐不夜城與太一集團開始聯合打造全球首個基于唐朝歷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項目——《大唐·開元》,再到世界文旅巨頭迪士尼公司聲稱將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元宇宙的風已經從資本市場吹到了文旅產業。
作為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試點單位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中華恐龍園加快推動服務線上化和產品線上化,力求打破現有的旅游時空觀。常州恐龍園集團副總裁哈靜表示,元宇宙是打破旅游時空觀的媒介,而對于文旅行業來說,更像是主題文化的虛擬體驗地,一方面可以幫助景區更好地將園區的主題文化根植在用戶心里,進而轉化為文化產品。另一方面,也會激發和衍生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作品,來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這種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及在此基礎上衍生創作的產品屬性,非常契合當下用戶的消費心理。
海昌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長李昌霞同樣表示,過去的文旅行業一直是單向生產、單向消費的供給關系,但元宇宙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想象空間,從故事到設計,從設計到藝術,從藝術到玩家,所有的聯系都是線上線下相結合,虛擬和現實相互聯動,對于主題公園而言,也賦予了它更多玩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消費者成了公園的再創者,所有的游戲規則將由自定義來完成,那時候的公園將成為消費者向往的天堂。
哈靜呼吁,文旅行業要加快推動搭建、落地相關的創新性的場景,“我們相信,在這種碰撞中,我們能發掘出更多的市場新機會,挖掘出新的經濟效益點,探索出元宇宙賦能行業發展的更多模式。”
博物館的元宇宙時代
事實上,某種程度,博物館應該算是最適合元宇宙進入的場域之一。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背景下,元宇宙除了提供技術支撐外,最重要的是構建了一個關聯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通道,讓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實現交互,進而改變人們關于物我關系的認知。
今年9月,蘇州寒山美術館舉辦了《分身:我宇宙》藝術展,這被視為國內首個美術館級元宇宙生態下的數字藝術探索展,展覽力圖通過運用互聯網、VR、AR、MR、AI、NFT、游戲引擎等技術媒介,展現“數字分身”在一個平行交叉于現實世界的數字宇宙中的當下生態與未來境遇。
元宇宙的底層架構是區塊鏈技術,而豐富元宇宙的卻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契約數字化憑證——NFT。在NFT的世界,“萬物皆可代幣化”。今年3月,美國藝術家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Beeple”)將自己的NFT賣出了6930萬美元的高價,遠超莫奈的《睡蓮》。如今,NFT的這把火,也從國外燒到了國內。
就在前兩天,敦煌美術院官方在唯一藝術平臺發售的首批敦煌系列NFT成功發行,不到10分鐘,首期2萬5千份便告售罄,自此敦煌元宇宙時代正式開啟。
在資深出版人、拍賣人、原上海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祝君波看來,中國傳統旅游離不開書畫、文學、雕塑等,而NFT可以將這類文化用動畫、圖文、改編等方式做更好地提煉,使其成為永恒經典。
元宇宙背后的監管空白
市場越熱,越需要一些“冷思考”。
在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價值倫理、虛擬空間管控等新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當現實空間遇到虛擬空間,除了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更需關注‘價值’本身的意義,要將有序的政策監管納入其中,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資本綁架、倫理風險、立法監管空白等或許是每一個入局者需要隨時思考的問題。“我們總是想爭先恐后地進入到一個賽道,不管你在賽道里面能夠跑多遠,可能跑著跑著你就摔倒了,也可能跑著跑著就迷失了方向,但我認為,這總比沒有進入這個賽道要好得多。畢竟,緊跟新型發展理念和發展趨勢,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博雅方略文旅集團副總裁、上海院院長梁建軍提醒,有了元宇宙之后,將會進一步豐富文旅規劃行業的賽道規則和賽道內容。但相對此前而言,也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元宇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但絕非是此時文旅企業的風口,尤其在當下困境之中,旅企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活下去,而非大刀闊斧地向元宇宙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