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4日訊(記者 魏金金)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印發《“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對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實現碳達峰目標任務、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規劃明確,圍繞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和美麗宜居鄉村的重大需求,聚焦“十四五”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重點任務,在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技術研究、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技術創新、城市人居環境品質提升技術、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等9個方面,加強科技創新方向引導和戰略性、儲備性研發布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集成應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根據規劃要求,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技術創新方面,將以構建多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為目標,加強歷史文脈傳承中的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研究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和歷史建筑動態預警、防災減災及保護修繕技術,研究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數據采集與可視化展示技術,搭建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監管平臺。
為此,住建部將開展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技術重點任務工作。具體包括:
1.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修復修繕及防災減災技術。研究歷史建筑的建造修復材料、傳統工藝工法、結構安全檢測技術,研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的動態監測、安全評估和智慧消防技術。
2.歷史城區整體性保護與管理技術。研究歷史城區格局、風貌保護傳承關鍵技術,提出歷史城區的整體性保護方法,制定管理技術導則。
3.保護體系傳承與歷史文脈延續展示技術。研究城鄉歷史文脈的識別、織補與多維展示技術,開展已破壞文化遺產的虛擬建模和修復模擬技術及裝備研發。
4.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數字博物館平臺。利用大數據、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研究構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數字博物館平臺。
5.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監管技術。針對名城、名鎮、名村、街區、歷史建筑、歷史地段等法定保護對象,研究基于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的動態監測技術和體檢評估標準,研究構建保護監管平臺和技術體系。
在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方面,規劃則明確,將開展縣城和鄉村人居環境建設技術、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傳承技術等研究工作。研究縣城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空間布局模式、特色風貌塑造與保護提升技術,研究開展美麗宜居縣城精細化管理及制度創新。研究村莊綠色宜居空間布局、人居環境改善、適宜性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建設關鍵技術。構建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等基礎數據平臺,研究傳統村落系統保護與活態利用技術、民族村寨特色保護與功能提升技術、具備地域特色的鄉村風貌保護與現代傳承技術,研究傳統村落中民居風貌保護、功能優化與性能提升技術。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