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國同奮進】
有近1800年歷史的成都武侯祠,于1984年成立博物館。經過幾代文博人的辛勤耕耘,我們收獲了“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全國文明單位”等諸多殊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博事業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我們深知自己已經處在探索文化遺產從保護、研究、展示,到開發、利用、推廣的全過程實踐道路之上。
十年前,武侯祠博物館啟動了國內規模最大的三國主題遺存調查項目“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同上百家文博科研機構和管理機構建立了合作聯系。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遺產活化離不開成果轉化,學術研究更不應曲高和寡,文化和旅游從來沒有孰輕孰重,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具有無差別的重要性。
我們嘗試立足四川,以成都為中心,聯系眾多知名遺產地,設計蜀漢特色旅游線路。東向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工程為藍圖,展示三國文化于巴蜀、峽江甚至荊楚一帶的傳承和影響;南向以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和諸葛亮南征線路為基礎,展示三國文化在傳播擴散中的另類民族風情;西向民族地區集聚民間故事傳說等,展示三國文化在民族地區浸潤于人們思維和生活方式的點滴細節;北向以古蜀道和諸葛亮北伐線路為基礎,展示蜀道沿線三國文化古棧道、古戰場、古遺址的遺產風貌。我們還上線了“行走的三國”研學程序。
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帶來文化需求的持續旺盛。文化遺產的價值得到多元化闡釋,博物館打開傳統的“邊界”,超越固有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以傳播、經濟、環境甚至情感功能吸引公眾,融入社會,是文旅融合時代潮流下文博事業發展必然的階段特征。作為基層博物館的管理者,我深刻意識到,建設專業高效、平等自主、開放創新、智慧多元的當代博物館,踐行全過程遺產學實踐的理念,未來可期。
講述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研究員 謝輝
(本報記者周洪雙采訪整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