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也是我們緬懷故人的日子,你會想起誰?總有一種思緒被輕輕喚起,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深深懷念。讓優良家風代代相傳,生命的長燈就永不熄滅。
警察楊抒敏:要像父親一樣守護一方平安
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群體。1999年4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分局馬頭水派出所副所長楊新太因為撲救山火,生命被永遠定格在37歲。而他的女兒楊抒敏,那時年僅7歲。
烈士楊新太之女、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楊抒敏說:“那是一個周末的早晨,我爸爸要去山上,他要去值班。我和他招了招手說,爸,你早點回來,這就是我和爸爸說的最后一句話。”
父親用生命守護了大山。楊抒敏經歷了人生巨變后,也立志要像父親那樣,守護祖國一方平安。她很早就認定了自己的目標。
楊抒敏說:“為了上公安大學,要有好的身體素質,我當時就開始減肥,從170斤瘦到120斤,每天早晨5點起來跑步,每天就這樣堅持,基本每天就是跑5000米以上。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到父親小時候教我騎自行車,他在后面扶著后座,然后一直鼓勵我,我摔倒的時候,他鼓勵我,自己爬起來,再來。”
終于,楊抒敏如愿成為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預備警官。2015年,她走上工作崗位,她更深刻地理解了父親的選擇和對警察這份職業的忠誠。
楊抒敏說:“我就想告訴我父親,爸,你看我正努力,我努力要做一個優秀的人,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人,我一天比一天更努力完善自己。就是今天,我以您為榮,希望明天,您以我為傲。”
文保員羅開洪:繼承父親遺志 當好大足石刻“守二代”
因為懷念你,所以想成為你。重慶大足石刻的文保員羅開洪,同樣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把思念融入到對石刻的守護中。位于重慶市大足區的佛祖巖摩崖造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羅開洪的父親羅君時就負責保護石刻造像,打掃衛生,巡邏巡防。
重慶大足石刻義務文保員羅開洪說:“我爸爸在大足石刻算是第一代文保員,他守了30多年的石刻,在他們老一輩人看來,這些石刻就是我們家鄉的寶貝。”
羅開洪回憶,父親在患病期間,仍然堅持照看石刻,直到去世前5天,他實在下不了床了,才把清潔的掃帚和大殿鑰匙,交給兒子羅開洪。
羅開洪說:“我記憶中有一年,(下)大暴雨,又是晚上,(大殿)里面水淹起很深,他就趕緊拿起瓢、拿起桶,去舀水,就害怕石刻被淹了,他一身都是水,全打濕了,一直到下半夜,雨小了,他才回來換衣服,反正那一次,都感冒了好幾天。”
重慶大足石刻點多面廣,5萬多尊石刻造像中,有許多都散落于鄉野密林之中。這些分散在各處的重要石刻,必須得有專人看管保護。幾十年寒來暑往,守好石刻,就是守好了家,這已經成為了羅家的家訓。
羅開洪說:“每天照看石刻,我就會想到我的父親,把石刻守護好,也是告慰我父親最好的方式。”
是誰點亮了你生命中的那盞燈?那個人也許是親人,也許是一位恩師,或是曾經出手相助的陌生人。這個清明,讓我們帶上對他們的思念,再次出發。
身體化作無語良師 精神永傳后人
今年是我國著名法醫病理學家周雪良教授離世后的第一個清明。作為南京醫科大學法醫學科的開創人,周雪良教授直至90多歲高齡,還一直忙碌在法醫教學、科研和鑒定一線。
周雪良的學生、南京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師李開說:“我2006年剛開始來到這兒的第一天工作的時候,我就發現在我的位置的斜對面,坐了一位已經頭發全白了的老人,我就給他打了杯水。他說,你以后就要認真地學習法醫,這個責任很重大。要不能怕苦、不要怕累,一定要有責任心。”
根據周雪良生前的遺體捐獻協議,他將自己永遠地留在了母校,成為一名無語良師,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這個專業。
李開說:“他說,解剖是我們法醫學好法醫的基礎,所以我要通過我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學好解剖。這個當時可以說感動了很多很多人。”
70年來,經周雪良主持完成的尸體解剖和死因鑒定案件不下千件,推動了許多社會關注的重大案件得到公正判決。除了傳授知識,周雪良教授還在品格方面悉心教育他的學生。
南京醫科大學2021級法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嘉儀說:“堅持這個職業道路走下去,很多方面也是因為有周雪良教授的很多一些事跡的影響。尤其是這個鑒定結論,一定要慎重,就是背負著很重大的責任在身上這一點。其實周老先生一直活在我們的心里。”
王婭 你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有的人雖然已經離開,但他們的生命還在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著。王婭生前是國網天津電力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從1989年捐給希望工程的100元開始,她30年如一日地資助著寒門子弟上學讀書。2018年,王婭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在人生的最后時光,她竟選擇放棄治療,把治療費和唯一的房產都捐獻給了她最牽掛的貧困學生。一生未婚,無兒無女,但王婭資助過的孩子們,早已和她成為至親。王婭也因此被評選為“中國好人”和“感動中國”候選人。這個清明,王婭資助過的孩子們,把心里話錄制成視頻,訴說著深深的思念。
南開大學學生張寧寧說:“記得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把與您的故事寫進了我的論文致謝里。還沒有告訴您,現在我已經是一名研究生了,記得您曾經常常鼓勵我考研究生,而我想我沒有食言,我做到了。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為我開心的,對嗎?”
天津商業大學學生徐瑞:“王婭奶奶,今年我就要大學畢業了,我決定回到家鄉甘肅古浪縣,做一名基層公務員。我還記得第一次我們見面時您曾跟我說,要為家鄉、為社會多作貢獻,我一直都牢記于心。我努力學習,并且通過了司法考試,我希望您能看到,我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并且我也會一直心懷感恩,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