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做客文化名人訪 王耀峰/攝
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 王耀峰/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0日訊(記者王婉瑩) 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雜象叢生,虛假鑒定、人為假拍、拍假,騙取前期服務費等狀況頻出。本期“文化名人訪”請到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談文物鑒定與業界之惑。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頁面
張寧表示,收藏市場去偽存真很重要,但不要輕易砸毀。有些東西雖然是仿品但還有藝術價值,一砸以后就是垃圾了。明白它的身份、知道它是假的就可以了,不要破壞。一砸就是垃圾,這也是一種污染。
去偽存真做起來很難。首先是大家認識上的問題。文物市場要不要打假,怎么打假?有些人覺得好壞就要憑自己的眼力。如果打假了,文物市場就沒有魅力和興趣了。“我個人的看法是,主張打假。”張寧說,“因為文物歸根到底是一種商品,商品客觀上就存在著好壞真偽。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文物應該提倡真善美,對假的東西我們還是要剔除它的。但是,真正打假難度很大,文物是幾千年、幾百年前的東西,它不會自我介紹我是假的還是真的。而且現在的仿品的仿真度很高,很難辨別。
“文物局有這樣的規定,比如宋代的斗笠碗,它的高、顏色文物局都是有記錄的,如果對這個東西進行復制,一樣大、一樣釉色的東西要注明是復制品。問題是,行得通嗎?行不通。為什么呢?現在是不會有人寫復制品三個字的,否則還能以假亂真嗎?因此我覺得我同意打假,打起來很難。但難,我覺得做起來比不做好,不能因為難而知難而退,我覺得要知難而進。我覺得真正打假還是要從法律上、從職業道德上來努力。市場贗品總是會暴露的。如果說要聽之任之,以后就會越來越混亂、贗品越來越多,消費者受的損失也越大。”張寧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