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冬雪未消近水花先發
如果說,本世紀初當有專家預言我國的文化建設將進入大發展大繁榮的階段還引發許多質疑,那么經過從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的2009年,應該再沒有人對此持有異議,我們的文化建設已經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時光。
2009年,文化的力量由過去的“潤物細無聲”變得“一覽眾山小”。這一年,文化產業繼續逆市上揚。僅1月至5月,我國文化產業平均增幅達17%,高于GDP增長速度,為中國經濟“保八”順利實現貢獻了獨特的力量。文化產業不經意間成為經濟領域的“新寵”,在對2009進行盤點時,一家經濟觀察類的媒體用了“文化產業:第11個”的標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緊鑼密鼓地出臺時,人們紛紛猜測還將有“第10+N”個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證實了這一猜測,它的出臺標志著文化產業大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開始于2003年的文化體制改革是繼經濟體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改革舉措,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嶄新的文化發展觀,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強調,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了全局性、戰略性的高度,“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成為重構文化格局的沖鋒號角。
最新的統計顯示,文化產業已經占到全球生產總值的7%,約為1.3萬億美元,這大約是全球旅游業收入的兩倍。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產業一直是世界貿易中最有活力的產業之一。第一次去工商局注冊漫畫公司時,你也許被拒絕過。第一次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總經理的字樣,你也許對自己從文化人轉為企業家這樣的身份之變有些不適應。第一次由“梅花獎”的獲得者轉型為民營劇團的老板娘,你也許夜不能眠。但當“劉老根”可以遍地開花,當《建國大業》票房大熱,當文化不再曲高和寡的時候,你也就不再孤單了。
文化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區別在于,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是在非改不可、窮則思變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對于文化體制的改革,許多人一開始并沒有覺悟到它的迫切需要,因而改革的動力并不足。但是從全球化的視野,從國家的大局來講,在一個西方壟斷文化話語權的時代,在一個對中國妖魔化、曲解、誤解不斷的時代,不解放文化的生產力,一個走向復興的中國就不可能真的健步如飛。如果說,以前專家講的“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敗”的話,很多人還覺得是危言聳聽,現在應該也很少人有異議了。打破西方強勢文化的壟斷局面,構造世界多極化的文化話語體系,需要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文化產業發展不能沒有理論支持,文化體制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進一步明晰不同地區的改革路徑,如何根據不同的行業領域確定合理的時間表,如何使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同步發展,都需要廣大的文化實踐者貢獻智慧。
經冬雪未消,近水花先發,讓我們迎接萬紫千紅的文化春天的到來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