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孫若風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坊》欄目特別節目“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他認為,加快完善文化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務,文化體制改革要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要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讓文化資源流動起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文化開放水平要做到文化外交與文化貿易兩翼推進。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 孫若風先生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特別節目“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經濟網裴小閣/攝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務
孫若風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出來之后,社會各界都非常振奮,因為文化體制改革被放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上。與十年前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比較,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里面,文化體制改革只有300字,而且是放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之中,而十八界三中全會將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來部署,字數是1300多字,多了1000字。他強調,在國家的整個改革大戲中,文化體制改革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如果沒有文化體制改革,就沒有今天完整的中國改革,或者說文化體制改革是今天中國改革這場雄渾的交響樂中間的一個精彩的樂章。
孫若風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文化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進行五位一體的全面深化改革,這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更科學,文化體制改革推進的力度更大,文化體制改革的方法更系統。 具體說來,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總目標是一致的。孫若風指出,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文化體制改革,提出來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制度,特別注意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孫若風強調,制度需要是穩定、長期的,如果制度得到完善,就可以解決目前在文化建設中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等問題,比如,最容易挪用的經費是文化經費,最容易取消的項目是文化項目,最容易被擠占的設施是文化設施,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文化體制改革要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
孫若指出,《決定》中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與本輪改革的動力、目的密切相關。他表示,改革的動力是三個解放,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活力,。改革的目的是三個讓,讓更多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作源泉涌現、更多的創作成果給群眾。落實到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就是要以激發全民族的創造力為中心。
孫若風強調,要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首先要突出文化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樹高千尺總有根,作為文化的主人,人民群眾希望在文化上能夠創新、創造、創意、創業,這是一種新的需求,也是一種很強烈的需求。他們期盼有更多的、更豐富的、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需要通過發展文化市場去解決。
孫若風表示,按照現在居民收入的情況,一年潛在的消費規模應該達到47000億,而現在實際上大概只有1萬億多一點,這中間有將近4萬億的落差,這個落差,一方面是巨大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空間,但是也更應該看到,文化產業還沒有更好地去滿足群眾的需求。另外群眾特別期盼能夠構建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證他們基本的文化權益,他們也期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文化開放的質量,引入更多的、更好的外部的文化優秀作品,同時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讓文化資源流動起來
孫若風認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特征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三中全會強調,要注重市場的作用,要突破區域、城鄉一些壁壘,讓文化資源在全國流動起來,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決定》強調要注重打造、要注重壯大市場主體。
孫若風指出在壯大市場主體這方面又有幾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推動國有文化企業的轉企改制,使其按照現代文化企業的標準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他表示,這些年已經有大批的經營現代文化單位實現轉制,下一步要按股份制改制,在市場主體的同時要非常注意引入民營文化企業的,要引入這一塊,形成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重視骨干文化企業發展,通過兼并重組,多種方式把文化產業的規模做大。
此外,孫若風強調,與過去單純關注重點骨干文化企業不同,現在特別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當前,大量的文化企業是小微型的文化企業,文化產業領域要形成骨干文化企業與中小微型文化企業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生態。他強調, 文化部這幾年出臺了不少政策,一再地降低門檻,演藝、娛樂、網絡游戲、動漫像這些門類,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對小微企業的全方位開放。
最后,孫若風表示,下一步,文化部會按照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社會資本、民間資本進入國有文化企業,參與文化建設,一方面引入、注入了新的資本,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活力,孫若風表示,這一決定還體現出對中國特色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認同,下一步可能有更大的力度推動這項工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引入競爭機制
孫若風指出,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引入競爭機制,在國際上是通行的做法。這些年,我國一些地方也在這方面做了嘗試,比如說項目外包、委托管理,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現在公共文化服務還是由政府包攬。由此也帶來了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三中全會提出引入競爭機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改革力度會更大。
孫若風強調,《決定》里還專門對公共文化服務提出要求,要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出標準化的要求。他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入競爭機制,會倒逼現有的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進一步搞活內部管理,提高服務的質量。
此外,孫若風還表示,《決定》里講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統籌基層的宣傳文化衛生科技的設施,近年來,由于中央和地方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基層文化基礎設施較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這一輪改革,要將頂層設計與創造相結合,統籌統籌基層的宣傳文化衛生科技的設施。
文化外交與文化貿易要兩翼推進
孫若風指出,關于提高文化的開放水平,《決定》中提出了較多要求,提高文化的開放水平,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對外文化開放是國家開放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文化開放方面,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引進來,一個是走出去。
孫若風表示,這些年來,中央非常重視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文化外交與文化貿易要兩翼推進,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文化外貿、文化貿易還是一個新事物,但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產生了一批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排頭兵,特別是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對外貿易,這幾年持續攀升。孫若風同時強調,差距仍然存在,特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核心文化產品的服務與國外是存在巨大逆差,第二個是在整個國家對外貿易中間,文化貿易這塊占的比重很小,只占了1%。
正是基于這一點,孫若風強調,三中全會《決定》強調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如果按這一點,扎扎實實落實中央這個《決定》,會開創對外貿易嶄新的局面。他表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不但對國內的經濟社會建設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會在國際范圍內對參與國際競爭、推動整個國際發展的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歡迎郵箱投稿! 亦可直接 聯系我們!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中經網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添加朋友→搜號碼: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