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作為2024北京文化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化創新 投資未來”為主題的文化產業投資人大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展開交流,為進一步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金融支持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
文化的創新與未來,是新業態、新場景,也是新質生產力。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在發言中表示,文化產業與新質生產力雙向奔赴,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金融創新點燃了新動能。
從技術層面看,文化產業拓展新質生產力新空間。近年來,文化產業成為人工智能、AR/VR、大數據等前沿數字技術應用的試驗場,“產學研用”在文化場景中實現深度融合和價值閉環。未來,文化服務需求升級和文化消費市場增長,將持續促進新質生產力的潛力釋放。
從產業層面看,新質生產力開辟文化繁榮新路徑。數字出版、可穿戴設備等新質生產力賦能下的文化新業態,成為文化產業中增長最快、最為活躍的領域。
從金融層面看,文化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既是優質客群,也是培育高質量發展客群的內生要求。
霍學文表示,當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推動了文化創新技術矩陣,對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北京銀行將以發展眼光挖掘文化價值,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成長性、陪伴式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科技為文化產業提供新動能
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既能提升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使文化產品更具創新力、吸引力,又能催生新業態、新產業、新場景,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新技術應用讓博物館里的文物、書本里的歷史與人物都“活”了起來。西安可視可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寧澄宇表示,多年來,公司不斷探索如何讓文化IP和新技術深度融合。2017年公司迎來了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合作機會。利用最新的渲染技術,真實、高清還原了歷史風貌;2019年,兵馬俑VR影院正式對外運營,開業以來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00萬人次左右。
寧澄宇表示,設備+內容+運營模式可以復制到各個博物館景區景點,通過虛實結合的方式真正做到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視可覺。
近年來,在科技賦能下,文旅行業的場景和應用發生了諸多變化。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CEO張鵬表示,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結合大模型的生成能力、理解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旅行攻略,打造個性化旅行助手。另一方面,在營銷和市場推廣方面,能夠為用戶提供自動化、個性化服務,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如何更好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保證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守護文化安全,這對文化產業來說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各位去過山西天臺庵嗎?它是我國僅存的4座唐代建筑之一。我們通過微痕AI技術,識別到了廟內一塊唐碑上的900多字,讓天臺庵終于有機會續寫它的歷史。”華粹星光(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于濤感慨,多年來,基于自主研發的數字微痕提取、文化遺產信息模型等技術,已服務了300多家博物館,積累了大量的數據。
于濤介紹,基于多年的數據累積,華粹文化遺產AI大模型應運而生。這一大模型重點構建了基于文化遺產的數據庫和知識庫,能夠賦能服務導覽、策展、設計、游戲等多種場景。同時還可以進行專業的文化溯源、時空信息共享。“未來利用這項技術,能幫助那些被風化侵蝕逐漸消失的歷史遺跡重現光芒。”于濤說。
資本賦能文旅產業創新提質
如何通過資本推動文化創新與科技生產力結合,促進文化資源實際效益的提升?和諧遠達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負責人李建光總結出三點投資方法論:一是深度綁定旗艦型人才、黃金搭檔。2006年,和諧遠達就和張藝謀團隊共同打造了實景旅游演藝品牌——觀印象,后續又打造了如“最憶”“又見”“歸來”等多個深受歡迎的文旅演出系列。二是敏銳洞察開創性商業模式。從創“烏鎮模式”到造“古北水鎮”,再到建“江蘇茗嶺窯湖小鎮”,打造了國內頂尖水平的文旅綜合體開發范式。三是不斷推動產品迭代升級。觀印象是和諧遠達投資實景演出的1.0版本,是最早的山水、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實踐案例,目前已成為桂林、麗江、武夷山等地的文化名片和拳頭旅游產品。在此基礎上,以科技賦能全面升級,通過吃喝玩樂購等復合業態,該項目已經實現了“文化聚力+IP引流”,推動多業態融合發展。
優質的項目從播種到長成參天大樹,需要耐心資本的深度耕耘。在投資策略方面,李建光建議綜合考量文旅項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團隊優勢、IP優勢和商業模式優勢等,挖掘項目的可拓展性。“我們尋找為文旅企業提供數字化升級改造、智慧景區管理、數字營銷、鄉村振興開發等專業服務類輕資產運營公司。”李建光說。
科技賦能在文旅行業全面升級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會瞄準有領先優勢的科技公司,選擇有技術壁壘、商業落地能力強、有全案策劃和執行服務能力的數字技術服務商作為投資對象。”李建光表示。
(責任編輯: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