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9-1-4/1546573682338.json,553,450
圖為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記者 吳曉薇 韓肖)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對于2018年出現的非洲豬瘟蔓延情況,消費者對豬肉的安全性產生的質疑,對此,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表示,人類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也不會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我們可以放心食用豬肉及其制品。
非洲豬瘟蔓延 引發消費者擔憂
2018年8月1日,我國遼寧沈陽報告首例非洲豬瘟病例,隨后其他省份也相繼出現非洲豬瘟疫情。截至11月22日,全國20個省份共計爆發73起疫情。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引發了消費者普遍的擔心。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共監測到相關紙媒報道4854條,新聞網站文章7.7萬余篇,移動端文章數2.5萬余篇,微信公眾號文章13.1萬余篇,微博原發、轉發16.5萬余條,論壇發帖4243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2018年8月遼寧沈陽確診第一例非洲豬瘟病例開始,輿情熱度持續高漲,而后疫情不斷蔓延,波及江蘇、浙江、安徽、山西等多個省份。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遼寧、北京、河南、江蘇、浙江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解讀: 非洲豬瘟非人畜共患病,對食用安全無影響
王守偉表示,當前研究表明,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世界范圍內尚無一例其他哺乳類動物感染該病毒的案例。人類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也不會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我們可以放心食用豬肉及其制品。
在日常消費中,患病豬肉很難流入正規消費市場。非洲豬瘟發病急、病程短、癥狀明顯,疫情極易發現。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農業農村部采取了封鎖疫區、禁止跨省調運等防控措施,并在生豬產地檢疫和宰前檢疫環節強化非洲豬瘟檢疫工作,一旦發現疫情,則全群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我國因非洲豬瘟疫情累計撲殺生豬超過60萬頭,從源頭較好地防控了感染非洲豬瘟的豬肉流入加工環節和消費市場。
如果消費者對食用仍不放心,可以采用高溫的方法來殺死病毒。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較為敏感,60℃持續加熱20分鐘即可滅活。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工廠化高溫肉制品和低溫肉制品,其加工工藝及條件均可使該病毒失活。家庭食用鮮(凍)豬肉時,其烹飪溫度往往在90~100℃,該病毒同樣失去活性。建議消費者選擇具備食品生產經營相應資質的正規生產廠家和正規商超渠道,選購具備檢驗檢疫合格證章的鮮(凍)豬肉,以及保質期內、標簽標識清晰、包裝完好的豬肉制品;家庭烹制時,鮮(凍)豬肉應注意燒熟煮透。
消費者如發現類似可疑豬肉,應及時聯系相關部門,不能隨意丟棄,從而在消費環節切斷疫情傳播途徑。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