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1月6日訊 (記者劉瀟瀟 石蘭) 1月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2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針對醬油“雙標”、“食品國民差異”問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認為,各國標準管理側重點有所不同,炒作“雙標”既不合理,也無意義。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原則與國際一致
李寧表示,各國標準均以保護人體健康、確保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為基本宗旨,遵循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原則。但因居民膳食結構、食品產業集約化程度、監管理念、貿易需求不同,各國標準管理側重點有所不同,都能保障食品安全。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各國食品法規標準在標準覆蓋面上基本類似,均涵蓋本國居民消費的主要食品類別和主要食品污染因素。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原則與國際通行做法基本一致,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78項,涵蓋340余種全部食品類別,包含2萬余項指標,覆蓋了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管理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保護了從一般到特殊的全人群。標準體系框架、制定原則、管控對象與國際基本一致,并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消費模式、產業發展和監管實際,突出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側重點。”李寧表示,國內外銷售的醬油產品,既有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又有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只要符合相關標準,都是安全的。
中國經濟網輿情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1月1日至12月23日共監測到與“醬油雙標”相關的紙媒報道76條,新聞網站文章1.6萬余篇,手機APP消息9074條,微信公眾號文章2210篇,微博原發、轉發5.7萬余條,博客32篇,論壇發帖575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9月底10月初,某品牌醬油因食品添加劑問題回應網民質疑,卻引發新的話題,有網民發現該品牌醬油國內國外實行兩套標準,推動輿情熱度達到峰值。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東、貴州、重慶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依托科技、避免謠言、理性看待國內外標準差異
據了解,絕大多數醬油生產企業會根據目標消費市場和消費群體的需要,生產不同等級、不同配方的醬油產品,并視情況調整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策略。產品是否使用食品添加劑取決于目標市場消費人群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目前無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均有不同品牌的含食品添加劑或不含食品添加劑的醬油產品銷售,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李寧建議,消費者應理性認識我國標準,對其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要有信心;相關部門應加大食品安全標準宣貫力度,開展常態化的食品安全標準宣貫,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向消費者傳遞科學、理性的食品安全觀念,理性看待國內外標準差異;產業界在保證產品安全的同時,要提升與消費者溝通的能力,強化與科技界合作,依托科技界力量,及時有效開展風險交流或輿情應對,避免謠言發酵,導致矛盾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