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決策—執行—評估—督查—問責”機制
安徽讓服務實體經濟政策落地見效
經濟日報訊 記者白海星 文晶報道:近年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安徽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組合拳”實施效果如何?市場主體獲得感怎么樣?針對這些問題,該省以科學化、系統化、常態化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決策—執行—評估—督查—問責”機制,用評估檢驗決策效果,推進政策落實,取得實效。
聚焦機制完善,強化評估的創新性。在評估內容范圍上,今年6月份至8月份開展的政策落實評估,由以往圍繞單一文件或專項工作開展評估,拓展為戰略性、牽動性強的四大類重要政策文件,特別是對新形勢下加快創新發展、促進民間投資、“互聯網+政務服務”、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等政策落實情況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并就特定專題組織縱深調研評估,有效解決政策之間銜接不暢、短路錯位問題。
在評估主體選擇上,堅持“遠近適宜”,“遠”就是與政策制定、執行沒有直接利益和隸屬關系,能夠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近”就是熟悉宏觀政策和政府運行機制、具有勝任評估工作的智力資源。
在評估形式上更加多樣化,采用自查自評、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現場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充分聽取市縣政府、職能部門、市場主體、科研院所及相關人員意見建議,共組織15個調研組分赴16個市,召開各類座談會117場,走訪部門和單位300余家,發放各類調研問卷7000余份,多角度、深層次評估政策落實效果,形成相對客觀和專業的研判。
聚焦問題導向,強化評估的靶向性。瞄準“接地氣”問題,安徽省政府常務會議從制定政策文件到聽取評估情況匯報,邀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和媒體代表列席,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
瞄準“老大難”問題,深入基層一線,查實情、找病灶、開良方,做到每個問題必有案例支撐,每條建議都有精準指向。
瞄準“落不實”問題,為解決政策措施落地難把脈會診。如評估反映一些政策配套措施不同步,缺乏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政策設置條件較高,申報程序較繁瑣等。對此,安徽省一方面以提高政策含金量為目標,持續強化文件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及時跟進配套政策,明確責任單位和任務分工;另一方面,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幫助企業應用政策、解決困難。
聚焦結果應用,強化評估的實效性。在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落實方面,企業反映各市積極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暢通企業問題受理解決渠道,獲得感明顯增強;實施“三查三單”制度,在巡查、督查、考察的基礎上,形成整改問題清單、整改措施清單、整改責任清單,受到企業和基層普遍認同。這些亮點,通過第三方評估發現后,及時總結創新舉措,推廣成功經驗,放大政策效應。
評估方知冷暖,實效更顯真功。通過多維度多角度的調研評估,企業和基層普遍反映,省委省政府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實打實鑿、貨真價實,針對性、操作性不斷增強,有力推動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實踐證明,第三方評估已成為客觀分析評價政策、推動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手段,在創新政府治理、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