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8日訊 近日,中央黨校報刊社副總編楊英杰在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上表示,啤酒企業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真正把產品質量提升上去,真正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中央黨校報刊社副總編楊英杰做客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中國經濟網記者陳昊明攝
楊英杰認為,從大環境來講,政府要構建好質量監督體系和法制環境。另外,通過第三方權威認證的方式,讓老百姓看到國產品牌的產品質量絕不低于國外的同類產品,糾正消費者的不理性偏好。政府要從市場環境、法制環境、制度建設、監督環境等多方面著手。
楊英杰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產業結構正在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塔基銷量在下降,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消費者的需求消費偏好轉向的時候,中高端產品沒有跟上。這種需求怎么辦,如果跟不上,國外的產品肯定要進來。這給行業提出一個挑戰,怎樣把中高端產品打開做好,供給方怎么跟得上?這也是中央強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問題。
楊英杰認為,全球化最大的挑戰不在于直接從國外進口產品,而是本地品牌被收購后在本地生產,在這種形勢沖擊下,我國很多品牌就消失了。品牌競爭就是資本的競爭,資本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決定了品牌全球化。我們很多企業產品在質量上絕對不亞于國外的名牌產品,關鍵是在品牌營銷和資本運作上怎樣做好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這方面國家政策方面應該有所支持,企業也要有自覺性和主動意識,來應對資本戰場上國外品牌的挑戰。
楊英杰指出,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還是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自身做起,扎扎實實把產品做好。產品質量上去了,理性的消費者自然會選擇國內產品。目前,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國制造,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不光是服裝鞋帽,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將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