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云南省西北的怒江州瀘水市。瀘水市地勢是北高南低,交通是制約當地發(fā)展的最大瓶頸,尤其是生活在大山深處的人們,交通不便讓他們的日常生活顯得格外艱辛。記者跟誰當地山民親歷了一場趕集的旅程。
記者:每到周二,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古登鄉(xiāng)就會變得異常熱鬧,一周一次的山區(qū)集市吸引著周邊眾多的相親們,傈僳族小伙兒恒化波化波就是其中之一,一大早他便帶著家里的土雞蛋下山來,賣掉后再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爬山路回家。
記者:恒化波化波大哥已經完成了他的采購,等會兒就要把這些東西背回他在山上的家。我們先看看他買了什么。有苞米花,這是給孩子買的。
恒化波:是,對。
記者:苞米花,然后是香皂用品礦泉水。這是準備在路上吃的包子。
恒化波:路上吃的。蘋果。
記者:蘋果。這是什么東西?
恒化波:大米。
記者:大米,還挺沉的。這些東西加一切可能得有個30斤。
恒化波:30來斤吧。
記者:怒江山高坡陡,水田并不多見,主要的農作物是玉米,大米等其它的食物或生活用品,都要靠恒化波化波一步一步的背上山。
記者:現在是中午的一點半,大家看。我們剛才一直在爬,咱們這個路程已經過半了吧?
恒化波:對,已經過半了。
記者:我們算爬的比較快,但是真的是太累了。平時咱們去買東西回家,也有這30多斤重嗎?
恒化波:還不止,這個是最輕的了。平時要背五六十斤到七八十斤。
記者:寧平村的村民是傈僳語的音譯,原譯是鳥兒飛過的地方,全村8個村民小組,214戶,824人,其中絕大多數都住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而恒化波化波所在的額多各族又是最為偏遠的。
記者:現在是下午接近5:20了。那么我們是中午11點半開始走,到現在已經馬上6個小時了。
恒化波:對。
記者:6個小時終于走到了恒化波化波他的家中。這一路可以說景色非常優(yōu)美,但是也的確是非常艱辛。那么恒化波化波大哥,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希望咱們扶貧政策還在哪些方面能夠給您和村民帶來一些幫助呢?
恒化波:我希望,也是村民的希望,最好有一條公路,有了公路,我們做什么事情都方便,更省力、省錢,有了公路,老百姓更有希望,也許可能改變了好多,我就希望這么多。
近日了解到,按當地的地理條件,山間公路的造價每公里最少也要30萬,所以要為他們所在的組修路,即使最經濟的路線,大概也需要120萬以上的投入。
另外據當地的有關部門介紹,恒化波化波所在的念坪村8個村民小組都是貧困村組,通過近年來的持續(xù)努力,當中4個已經是修通了公路,但是受到財力等因素所限,其它小組的通路計劃是比較緩慢,村民們進出目前還多半是要靠走。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