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5月19日,共有408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約占同期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8.43%,其中有211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9.53%。隨著過渡期僅剩3個月,網貸平臺接入存管速度明顯加快,同時存管費用也水漲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建設銀行廣東分行也推出了互聯網金融資金存管產品“龍存管”。據了解,建設銀行“ 龍存管”對互聯網金融平臺設置了較高的準入標準,在股東背景、實繳資本、月交易量、監管要求、業務指標和風控指標等6個方面、13條細則上做出了限制。網貸天眼分析師表示,在目前已公布的銀行存管對接標準中,建行“龍存管”堪稱“攀龍門”,能夠滿足其對接要求的網貸平臺不會超過100家。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不少銀行的存管費用較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總體來看,銀行存管價格不菲。“一般每年動輒百萬、甚至上千萬。例如,‘龍存管’項目,包括存管年費、技術對接費、通道費、維護費等在內,費用為150萬元每年。再者,距離監管層規定的銀行存管‘大限’將至,已經上線銀行存管的網貸平臺尚不足現存平臺的一成,能夠對接存管的銀行屬于稀缺資源,站在銀行的角度選擇合作平臺也是一次‘風險定價’的考量。因此,存管費用的上漲可以視為是市場供需關系的直接體現。”人人聚財創始人許建文說道。
“此外,有些銀行最初上線網貸存管業務時,為了拓展自身業務范疇,吸引更多優質、大體量的網貸平臺,確實存在一定費率上的優惠。隨著銀行業務形成一定規模以及網貸平臺資金存管限期將至,網貸存管業務供小于求,存管費用自然也會有所上漲。”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說道。
新聯在線COO陳智誠認為,銀行在平臺資質、收費門檻上的提升,一方面是銀行對自身聲譽、風險轉移控制等自我保護的體現,另一方面是通過提升門檻,勸退底子薄弱的平臺,促使行業“良幣驅逐劣幣”進程,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生態。
事實上,從另一個層面講,銀行存管的成本門檻將會迫使中小平臺主動退出。投哪網董事長吳顯勇表示,要想接入銀行存管,各大平臺除了支付高額的費用外,還需要成立專門的團隊對接系統,后續仍需要人力成本的投入,這無形中提高了“合規”的門檻,一些“無背景”和“資歷淺”的平臺不得不選擇放棄,這是行業健康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陣痛。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