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題:全面深改“新賽季”中國需越“三重關”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要繼續高舉改革旗幟,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八次會議上發出的改革宣言。
深改組會議聚焦改革,令民眾對進入新階段的中國改革進程充滿期待。北京政經觀察人士認為,要破除阻力,更好地推進改革,中國需注意三大問題。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隨著改革日益進入“深水區”,能否把業已成型的改革布局落到實處,既關乎改革的前途,也影響著外界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
目前,中國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改革事項的優先順序和重點也逐漸明朗,涉及范圍之廣、出臺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稱,目前改革的方向和頂層設計都是正確的,應當堅持;實施方案也切中時弊,有可行性。“關鍵在于執行。”
中國不折不扣推進改革的決心已清晰可見。中央深改組明確強調,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對已經出臺的改革舉措,要對落實情況進行總體評估,尚未落地或落實效果未達到預期的改革任務,中共十九大之后要繼續做實。
破解“冷熱不均”
改革,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關鍵一步。
從持續加碼簡政放權,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到提速價格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日益發揮決定性作用;從穩步推進財稅、金融改革,從源頭化解系統性風險,到加快推廣自貿試驗區,打造新經濟增長點,一系列改革舉措助力中國經濟邁上“小臺階”。
“中國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為化解短期風險、推進長期經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說。
在此情況下,如何“趁熱打鐵”,通過深化改革使中國經濟更加健康,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看來,當前中國經濟一大問題在于“冷熱不均”:國企投資熱,民間投資冷;虛擬經濟熱,實體經濟冷;對外投資熱,國內投資冷。這意味著宏觀經濟增長活力和后勁仍有待提升。
鄭新立表示,解決“冷熱不均”,需要繼續深化改革。改革過程中,要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不能為長期任務犧牲短期目標;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更多發揮作用;處理好城市和農村的關系,推進農業農村結構轉換,啃下這塊“硬骨頭”。
防止“新瓶裝舊酒”
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目前已逐漸顯現,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均有所進展。
據官方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減少11%;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今年預計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上半年生態環保、水利、交通、教育投資增速明顯快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成效初顯時更需謹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提醒說,當下改革尤其需要注意并重點防范的,就是“新瓶裝舊酒”,用舊思維、老辦法處理新問題。例如,去產能不能再一味依靠行政手段;降成本不能走靠擴大赤字支撐減稅降費的老路,而應實行減稅降費與削減政府支出聯動。
官方對此亦有清醒認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曾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的是“改革”二字,要更多使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同于需求管理與調節。只有以中共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才能打贏這場攻堅戰。”高培勇說。(完)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