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并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持續加強城鄉綠化,“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價值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等一大批榮譽紛至沓來——安徽省滁州市逐步成為一個“高顏值、有氣質、內涵佳”的生態福地
白天深呼吸,晚上數星星。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悄然成為安徽省滁州市的一張“綠色名片”。
林長制河長制
實現一山一水有人守護
清澈的河水碧波蕩漾,河岸上植被繁茂蒼翠……如今,沿河兩岸已成為市民茶余飯后休閑健身的首選地點。這種變化,源自于滁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取得的實效。
自2017年初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滁州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河湖摸底調查和“一河一策”編制,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目前該市已實現市、縣、鎮、村四級河長河流全覆蓋,全市3434位各級河長承擔起了包河治水的職責,負責5304公里1068條河流、19個湖泊、653個水庫;全市共設立各級河長公示牌1261塊,并開展了污染源摸排、河湖治理等行動,全力推動“河長制”向“河長治”轉變。
在推行河長制的過程中,滁州市多措并舉、開拓創新。他們創新督查方式,將“暗訪督查、效能督查、專項督查、定點督查”4種方式結合,解決了豐收渠臟亂差、滁河市級河長公示牌設置、淮河采砂管理等問題;創新設立“民間河長”,去年10月底前,全市97條縣級河湖普遍落實了“民間河長”;創新責任段劃界,使每段河湖權屬明確、管護任務明確、處理責任明確;創新信息化建設,全面啟動“智慧河長”項目建設;創新河道保潔機制,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實施河道保潔工作,確!昂用鏌o漂浮物,河岸無垃圾堆放”。
2017年底,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實施“林長制”,計劃全面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村四級“林長”為主要內容的“林長制”組織體系,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提升森林(濕地)綜合效益,帶動林農增收致富。到2021年,計劃全市新增人工造林75萬畝,完成封山育林10萬畝、退化林修復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
2017年,結合“美麗新滁州”建設等活動,滁州市大力實施城鎮園林綠化提升行動,當年實施和完成綠化項目80個,綠化面積320萬平方米,并完成城南濕地公園、瑯琊區市民公園景觀提升等4個園林綠化精品示范工程建設和25.6公里長的城市綠道建設。
打好“三大戰役”
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天空很藍,心情很好。”早晨,滁州市民小李出門見到湛藍的天空,隨手拍下發在“朋友圈”,不久就獲得了不少“點贊”。近年來,滁州市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已按進度完成。
自2014年以來,滁州市累計淘汰工業、生活燃煤鍋爐700余臺,全市18270臺黃標車淘汰基本結束。2017年,該市嚴把源頭關,全年審批涉氣工業項目109個,嚴控新上項目大氣主要污染物新增總量。截至去年12月31日,滁州市PM10年平均濃度為83.3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濃度為55.6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62.2%。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滁州市先后開展了十大行業清潔化改造、黑臭水體治理、禁養區畜禽養殖搬遷等工作。全市境內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共7個水體斷面列入國家、省級水質考核,去年1月份至10月份境內斷面水質總體穩定,部分河流水質有所改善,全市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100%。
滁州市還啟動土壤污染治理,全市共布設詳查單元165個,詳查點位1543個,并開展疑似污染地塊調查評估,目前共錄入疑似污染地塊4個,安排220萬元中央土壤防治專項資金用于10個疑似污染地塊調查評估。經濟日報記者 白海星 通訊員 李 慧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