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在布局經濟體制改革時,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承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部署,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探索基本經濟制度重要實現形式的必然要求。對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對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經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
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特有的。它打破了西方主流經濟學長期信奉的教條,彰顯了我們黨不泥古、不崇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勇氣與智慧。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另一方面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將這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之所以被看作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就是因為其中蘊含了國有資本體現國家意圖、實現公共目標的優勢,也蘊含了民營資本適應市場競爭、激發企業活力的優勢。所謂“混”,重在多元,重在吸納,實現資本來源、人才結構、盈利模式、利益分配多元化;所謂“合”,重在統一,重在集中,實現資本、人才、管理相融合,這樣既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也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夯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微觀基礎。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也有不少憂慮。比如,有人擔心,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會不會被削弱?也有人擔心,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會不會受到限制?這些看法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提醒我們務必破解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矛盾和難題。例如,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混合的積極性問題、民營資本投資能力與巨量國有資本的匹配問題、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在經營管理方面的明顯差異問題、企業員工持股問題、國企員工對職位的擔心問題、國企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與混合所有制相適應問題、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適應問題、資本市場如何支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問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等等。習近平總書記所點出的“關鍵是細則”和“關鍵是公開透明”,對于破解這些難題可謂切中肯綮,需要我們學深悟透把握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細則”作為具體的操作規范,是規則,也是不能碰的“高壓線”,一個沒有規則的游戲,勢必成為少數人侵吞和瓜分國有資產的暴富機會。“公開透明”是現代政治的重要目標,也是改革攻堅的重要一環。以公開透明的細則制定、籌劃方案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有效發揮決策是否科學、執行是否規范的監督制衡作用,一方面可以開拓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有序途徑,保障其知情、參與、表達、監督的權利。這是突破諸多領域改革瓶頸的基礎性工程。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涉及大量國有資產的出售、引入社會資本的參股等,評估、定價、監督、內控等環節的公開透明就顯得格外重要。否則,要么導致國有資產被低估、員工持股分配比例難確定,要么排斥公開競價競爭,關起門來小范圍引入戰略投資者,改革成為相關利益者的自肥機會。為此,各地在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絕不能急于定任務、趕時間、顯政績,而是務必要吃透中央的指導思想和精神,以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做好頂層設計,重視實施細則,嚴格規范操作,防止改革的隨意性,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真正使各種所有制資本能夠取長補短,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