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這里有世界奇觀“武陵之魂”的天門山、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天門洞,還建成了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天門山索道。永定區也是武陵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和湖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2016年底仍有68個貧困村3.45萬貧困人口。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須有新擔當。區里將做實做細精準脫貧,做精做美全域旅游。”永定區委書記祝云武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他們正加速構建以貧困戶為主體,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天門山文化旅游產業園、西線茅巖河旅游區為兩翼,以四條鄉村旅游帶為支撐的“一核兩翼四帶、三產融合發展”全域旅游產業格局。
打造文化旅游經濟強區
從永定城區驅車到王家坪鎮石堰坪村,沿途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石堰坪里,保存完好的百年吊腳樓依山傍水,層簍舞、蓑衣舞、揚叉舞、高花燈等民俗韻味悠長。2013年,“石堰坪古建筑群”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堰坪村逐漸成為熱門的鄉村旅游景點。開辦“樓屋客棧”的石堰坪村村民全喜平告訴記者,僅去年春節前后1個月時間,樓屋客棧的營業額就達到20萬元。
張家界旅游主要以山岳型景觀為主,在永定區有代表性的景區為天門山景區和老道灣景區。2017年,永定區組織實施178個重點項目,讓大景區成為旅游大龍頭帶動貧困地區興旅富民。
為了充分發揮這些景區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永定區規劃編制了“沅澧山水”“武陵民俗”“峰林峽谷”3條大湘西生態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并納入湖南省12條鄉村旅游線路之中;投入1636萬元,依次建設10條鄉村旅游精品富民線路,直接覆蓋17個鄉鎮(街道)、24個貧困村……將永定區美麗山水串聯成線、成片,帶來眾多游客,也為貧困群眾帶來致富機會。
深山土貨成搶手貨
27歲的全子恒原是石堰坪村里的貧困戶,從職校畢業后到上海打工。近幾年,借著家鄉發展鄉村旅游的東風,他從上海辭工回村,開辦了“石堰坪土特產”淘寶網店,銷售魚腥草干、野生葛根粉等當地特產。在永定區大力扶持下,這些大山深處的“土貨”,逐漸成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搶手貨”。2016年全子恒的網店銷售額超過10萬元。
近年來,永定區探索與旅游市場緊密接軌的模式,發展旅游商品產業集群,通過發展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帶動貧困地區發展。
2014年入駐當地旅游商品產業園的森林之花土家鞋業有限公司用老絲瓜瓤作原料,在傳承土家手工布鞋工藝的基礎上,研發生產絲瓜瓤保健布鞋。該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在沅古坪等鄉鎮流轉土地1000畝,建成絲瓜種植基地,為50戶農戶創收提供了平臺,其中貧困戶有37戶。公司還招募了近200名農村婦女手工納鞋底,吸收10多名殘疾人和貧困人口就業。
貧困村民成上班族
49歲的劉家兵是永定區雙峽村人,此前一直以種地為生。2008年張家界天門狐仙文化旅游產業有限公司流轉了雙峽村的土地,投資上億元打造以高山峽谷為背景的實景音樂劇。自2009年開演以來,劉家兵和幾十名村民當上了群眾演員。
據公司相關負責人秦昭艷介紹,公司現有演職員工430人,為雙峽村提供各種就業崗位100多個。
目前,永定區有大小旅游企業800余家,永定區通過多渠道引導,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從田間地頭走進景區、酒店,轉換成服務員、講解員、保安員等“新身份”。據永定區人社部門統計,2016年,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就業人數69897人,占城區就業總人數的79.54%,其中農村人口所占比例達到了90%以上,貧困人口所占比例為30%。
如今,旅游已成為永定區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旅游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0%以上。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收獲到旅游帶來的“紅利”,已有18個貧困村出列、3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8.9%。(經濟日報記者 劉 麟)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