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近日,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改革開放3個方案,旨在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運行以來,在多個領域的制度創新取得明顯成效,改革紅利、開放紅利逐步釋放。隨著自貿區改革開放試點不斷深入,3個自貿區還將有哪些創新成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
創新體制機制 打造開放高地
“國務院日前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立足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發展目標,把廣東自貿區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說。
廣東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是在廣東自貿區如期完成3年前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各項改革試點任務的基礎上,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推進廣東自貿區更深層次的改革創新和更大范圍對外開放綱領性文件,是《總體方案》的“升級版”,也是廣東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2.0版”。
據介紹,《方案》明確了廣東自貿區“兩區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即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對標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將其建設成為投資貿易自由、創新要素集聚、營商環境便利、輻射功能突出的自由貿易園區。
歐陽衛民表示,對于“兩區一樞紐”的發展目標,廣東自貿區將從3方面進行創新、具體推進。一是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體系,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廣東自貿區將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實現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準入相關行業、領域和業務。二是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廣東自貿區將充分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在CEPA框架下率先對港澳服務業進一步開放,擴大港澳金融、會計、律師、建筑等專業服務范圍,引入香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將港澳航線作為國內特殊航線管理,不斷突破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圍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推動建立統籌國內和國際市場、空港和海港資源、在岸和離岸業務、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全球供應鏈核心樞紐,建設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和再保險中心。
“廣東自貿區將在促進與港澳雙向投資、推動貿易便利化、構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臺等方面積極探索,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國際航運、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的主要承載區。”歐陽衛民說,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要創新粵港澳科技合作機制,加強廣東自貿區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聯動發展,推動與港澳在科技金融、技術研發和轉化、知識產權、人才引進和培養、科技園建設和運營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要素自由流動。將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創新粵港澳三地執業資格互認、口岸查驗和金融互聯互通等方面的合作機制,促進粵港澳人員、資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動,提高三地公共服務共享水平,率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優質生活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喻 劍)
天津市副市長、天津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趙海山:
對標更高標準 培育全新動能
近日,國務院批復了《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與3年前的《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相比,“進一步深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下一步,天津自貿區深化改革開放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天津自貿區又將如何服務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就相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天津市副市長、天津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趙海山。
據介紹,天津自貿區獲批3年來,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截至目前,90項改革任務和兩批175項自主制度創新措施基本完成,區內累計新登記市場主體4.5萬戶,是自貿區設立前歷年登記市場主體戶數的2倍,注冊資本(金)1.6萬億元。使用天津市1%的面積創造了天津市約12%的地區生產總值、近10%的一般預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實際利用外資,以及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
提及“進一步深化”的具體內容,趙海山認為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案》提出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天津自貿區將擴大汽車、飛機船舶維修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和銀行、保險等金融服務業領域的開放。第二,進一步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天津自貿區將積極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業務發展,推動產融結合示范區建設,探索融資租賃企業稅前扣除政策。第三,進一步深化協作發展,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天津自貿區將打造服務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跨境投融資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租賃企業利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
趙海山表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天津自貿區的戰略定位和鮮明特色。3年來,天津自貿區積極推進京津冀通關服務和口岸物流一體化、金融服務和監管一體化、要素資源配置一體化,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率先在京津冀地區復制推廣;實施了京津冀海關、檢驗檢疫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構建京津冀檢驗檢疫“五協同”體系,京冀企業通過天津口岸進出口貨物平均通關時間縮短3天,平均通關成本減少近30%;積極推動金融機構為區域內市場主體提供同城化金融服務,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聯合北京市、河北省成立京津冀眾創聯盟,構建了三地統一互聯網辦稅服務平臺,天津自貿區新增市場主體中京津冀企業超過50%。
《方案》提出了進一步深化協作發展,努力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的目標任務。下一步,天津自貿區將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發揮對外開放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天津自貿區對京津冀地區的開放門戶作用。二是增強港口口岸服務輻射功能。實施口岸通關流程和物流流程綜合優化改革試點,進一步提升口岸的通關便利化水平,服務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三是優化區域金融資源配置。通過一系列金融開放創新措施,重點支持區域協同產業項目,服務區域實體經濟發展和資源要素配置一體化。四是完善服務協同發展機制。主要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創新經驗,率先向京津冀地區復制推廣,為京津冀開發開放帶來更多更大示范效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自然)
福建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
推動制度創新 深化對臺合作
日前,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發揮沿海近臺優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等內容。那么,福建自貿區掛牌運行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果?形成了哪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針對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福建自貿辦相關負責人。
福建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說,福建自貿區掛牌運行以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扎實推進各項試驗任務,實現了一批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
在全國率先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登記改革制度,解決了企業多碼、多部門登記問題;率先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國際貿易管理業務一站式辦理;率先在醫療、旅游、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等50多個領域對臺開放,率先落實臺資企業和臺胞同等待遇……一個具有福建特色、對臺先行的自貿區“福建樣本”正在形成。
該負責人說,3年來,福建省共推出實施創新舉措12批310項,發布創新實踐案例110個。在投資、貿易、深化對臺合作、事中事后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福建自貿區形成了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探路,切實在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了引領和促進作用。
當好改革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據了解,福建把制度創新作為自貿區建設的核心內容,按照中央對比試驗、互補試驗的要求,主動對標新加坡等國際貿易投資先進規則,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著手,持續推進創新工作。福建自貿區以平臺孕育創新、以平臺實踐創新、以平臺支撐創新,構建了從注冊到注銷的全鏈條投資便利化制度,形成了部門協調政策配套的貿易便利化制度,開創了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金融供給新模式。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對臺先行先試是福建自貿區獨有的特色,掛牌運行以來,福建自貿區充分發揮沿海近臺優勢,積極探索閩臺合作新模式,率先在醫療、旅游等50多個領域對臺開放,3年來福建自貿區內新增臺資企業2005家,合同臺資58億美元,建成8個兩岸“三創”基地,為臺胞來閩創業就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為了實現綜合監管和準入后全過程監管,確保‘放得開、管得住’,福建自貿區還率先制訂全國首張風險防控清單,明確了55個風險點、88條防控措施,提高風險防范精準度;率先全面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涉企信息歸集率達到100%,成為部門間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的主平臺。”這位負責人說。
福建省副省長鄭新聰表示,根據《方案》,下一步福建自貿區將圍繞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推出打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府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和加強閩臺金融合作等21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同時,福建省將主要在創新產業合作新機制、建立通關合作新模式、打造創新創業新平臺、拓展交流交往新渠道等4方面加大創新開放力度,讓改革試驗的成果惠及更多兩岸業界和民眾。(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