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7日訊(記者張雪)十一黃金周,旅游市場迎來一波火熱行情,民宿也隨之火了一把。有民宿預定網站顯示,十一期間的訂單量相比去年增加5倍;還有山東、云南等多地出現民宿一房難求,入住率100%的場景。
隨著我國旅游市場的日趨成熟,人們旅游消費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游客不滿足于拍照留影買特產的打卡式旅游,而是希望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感受風土人情、特色文化,通過入住民宿獲得這些獨特體驗日益受到追捧。并且,民宿一般性價比較高,適合舉家同住,再加上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游客選擇民宿更加便捷,這些因素都讓民宿火爆黃金周。
不過,火爆背后,問題也隨之而來。有媒體報道,黃金周期間,有些民宿的訂單數量和好評內容,都是“刷”出來的,有的網紅客棧甚至每天花千元左右“刷單”。還有的居民選擇在網上吐槽民宿,“民宿住客深夜喧嘩擾民、亂扔垃圾”,“樓里來了很多陌生房客,誰來保證我們的安全”,直指民宿存在的安全風險不可控、房東經營不規范、房客素質參差不齊等痛點問題。
民宿的興起滿足了人們出行住宿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能讓一些閑置的資源被充分利用,實現房主和游客的雙贏,可如果解決不好發展初期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則有可能讓民宿變民訴,進而影響行業的長遠發展。
引導民宿行業良性生長,為游客提供更加舒心的體驗,首先需要相關部門規范民宿發展標準,加強監管。此前,原國家旅游局已發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等行業標準,各地方也開始了有益探索,比如成都市旅游局發布了《成都市民宿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從民宿的開辦條件、申報備案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規范管理要求。不過,與傳統酒店相比,民宿行業的服務內容更加注重個性化,在規范其發展,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時,還要給它一定的探索空間,防止“一棒子打死”。
再者,當前一些民宿花錢“刷”訂單、“刷”好評的現象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依靠房客和經營者在在線平臺上相互打分評價實現監督,依然難以實現誠信經營。對此,一方面需要完善民宿經營者和房客的信用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可以鼓勵社會機構開展民宿服務質量與信用評價,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監督。
而對于民宿經營者來說,如何在保障房客居住舒適度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提升服務,體現風土人情,規范而不失特色,是長久經營的關鍵;對于房客來說,如何在享受民宿帶來的出行住宿便利的同時,約束自己的行為,則是每個人都應該交上的文明答卷。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