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每年年初各地召開的“兩會”被視為新一年地方經濟工作的風向標。截至目前,已有多個省份陸續召開地方“兩會”。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哪些新看點?準備出臺哪些新舉措?即日起,經濟日報梳理地方“兩會”傳遞出的發展新動向新打算,以饗讀者。
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如何科學看待GDP增速波動?正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月24日,已有13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當地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其中,北京、天津、福建、江蘇等8個省份下調了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遼寧省則未設定具體數值,僅表述為地區增長“要與全國保持同步”。
近年來,在“兩會”上主動降低增長目標的省份不在少數。專家表示,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紛紛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統領全篇、貫穿始終的關鍵詞,下調增長目標或設定經濟增長目標區間的做法,既符合“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也體現了各地對新發展理念的充分認同。
下調增速符合發展預期
在已公布的地方經濟“成績單”中,可圈可點之處并不少。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多個省份2018年GDP總量邁上了新臺階。其中,江蘇省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9萬億元大關的省份。
北京市2018年GDP增速雖然比2017年回落0.1個百分點,但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提質。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成為繼上海后第二個GDP過3萬億元的城市。
此外,福建、四川、安徽、西藏等省份均保持了較高速度增長,其中福建GDP增速達8.3%,在沿海省市中名列前茅;西藏GDP增速則連續5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經濟總量還在不斷增加,但不少地方主動選擇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體現了對經濟發展認識上的理性回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說。
記者注意到,黑龍江省將增長預期目標從“6%上下”下調至“5%以上”,江蘇、安徽等省份則把增幅下調了0.5個百分點左右。與此同時,湖北省今年將增長目標從去年的7.5%上調到“7.5%至8%之間”,西藏則將今年增長目標確定為10%,是目前僅有的增速預期維持在兩位數的地區。
高國力表示,不同地區資源稟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經濟增長的對比基數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各地在確定增長目標時,要對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實際有清醒的認識。總體看,部分地方下調增速是客觀且符合發展預期的選擇。
結合實際注重全面布局
與部分地區下調增速目標不同,北京、河南、湖北等地今年都設定了區間目標。其中,北京將增長目標設定為6%至6.5%,河南為7%至7.5%,湖北、安徽均為7.5%至8%,福建為8%至8.5%。
“設定區間目標,既保持了合理的速度又留有余地,為調結構轉方式、新舊動能轉換留出了彈性空間。”高國力表示,無論是直接下調增速還是設定區間目標,各地均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開始了全面布局。北京市一方面強調通過“減量”來優化發展,另一方面強調加快科技創新布局,將在基礎材料、光電子、高端芯片等重要領域發力,加快創新步伐,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而江蘇、湖北等制造業大省,則更加強調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把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推動產業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集中力量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自主可控的萬億級產業集群。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信息光電子、“芯屏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細分行業“隱形冠軍”。
淡化增速并非不要增速
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地方主動下調增長目標,是基于對當前國內外形勢及自身發展實際作出的判斷,是為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騰挪出更多空間,以實現“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的更高目標,而非外界所傳言的經濟衰退之說。
“不強調增速,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增速。”高國力表示,淡化增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放松GDP增長,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一定的經濟增長作支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也表示,“不能錯誤地將經濟增長的低速度與高質量畫等號,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仍然離不開一定的發展速度”。
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是穩定預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前提。對此,專家表示,經濟增長的目標雖然下調了,但推動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和民生改善的步伐不能停。還要通過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改革創新紅利等舉措,進一步挖掘經濟增長的潛力。
“只有讓GDP‘換擋’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同頻共振,才能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確保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國力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